回覆列表
  • 1 # 網言軍事

    德川幕府如果取勝,一樣會帶領日本繼續“學習西方”,甚至有可能更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君主立憲制或建立共和國。

    實際上,坊間普遍存在一個誤區——認為德川幕府就是頑固抗拒西式改革的保守分子,而倒幕派則與之相反。實則不然,二者對待“師夷長技以制夷”問題的看法和行動上並無本質區別。而且,德川幕府後期所推行的很多政策還深刻影響到了後來明治維新時代的各項舉措,直接或間接推動了近代日本社會的轉型。

    比如,早在1815年德川幕府就在鹿兒島建立精練所,仿製西洋武器。而在日本被迫開國後,傳統農本思想和閉關鎖國觀念被打破,重商思想開始興起(萌芽則出現在江戶時代中期),德川幕府又順勢而為採取了一系列鼓勵商業發展的政策——1861年計劃設立“國益會所”以專門負責和加強貿易管理,實現諸藩國“銷路暢通,產物……盡其增殖,而諸物富足……以安撫諸民”的目的。

    與此同時,幕府也放鬆了對各藩國發展商業的限制,等於將利權下放至地方。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福井藩改革——1859年設定物產總會所,使當地特產的生絲、麻、蚊帳、茶葉、絹織物得以暢銷全日本,藩主和投資商都獲利頗豐,改革取得成功。

    德川幕府還大力發展工業生產——在長崎和橫須賀設制鐵所(引進了西式反射爐)、在橫濱建造船廠。在幕府帶動和示範下,各藩國也各顯其能,比如薩摩藩建整合館(就是西洋工業區,包括船廠、鐵廠、紡織廠、軍工廠、玻璃廠),長州藩設立鯖山制蠟所,佐賀藩設立代品方,高知藩設開成館,等等。

    1854年幕府重臣阿部正弘開始推行“安政改革”,包括:准許各藩操練軍隊、加強自衛能力;鑄造西洋大炮並訂購和建造新式戰船;興建炮臺;開辦講武所、編練洋槍隊;重用“蘭學”人士,編譯西洋書籍,選拔人才進入幕府任職,等等。

    雖然“安政改革”只持續了4年就因高層內鬥被中斷,但幕府統治者對於“蘭學”的重視與寬容卻可見一斑。實際上,早在18世紀70年代至19世紀初期,日本講授“蘭學”的學堂就已遍地開花,培養相關人才多達數千人,其中就包括後來日本海軍將領肥田濱五郎、陸軍將領大村益次郎、啟蒙學者福澤諭吉等人。

    可以說,如果沒有德川幕府對“蘭學”和工商業的寬容、鼓勵,就談不上後來明治維新所擁有的強大人才儲備和較好的物質基礎。而且,由於幕府體制的特殊性,其反倒更有可能出於確保自身利益考慮,而主動效仿和建立西方君主立憲制(這種制度可以在虛化皇權的同時,繼續保持德川家族特權地位),甚至在時機成熟時實現共和體制(德川家族同樣可以搖身一變而成為最大執政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職感恩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