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拂曉日初升
-
2 # 黑駿馬28185760
在我看來,都是英雄,等於沒有英雄。該作品是作者作為歷史中人,深感當時朝廷腐敗,奸佞當道,導致廣大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而作為文人又無能力救蒼生於水火之中,鬱悶至極,於是乎,拿起手中之筆,用筆做利刃,塑造108個個性鮮明,勇於反抗,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透過栩栩如生語言描述他們如何被迫齊聚水泊梁山,用痛快的殺伐來消解其胸中塊壘,最後之所以以宋江招安結尾,乃作者在用激情澎的殺伐,“替天行道”過把癮之後,從故事中回到現實,認識到這種以暴制暴,過把癮式的鬥爭終究無法解決歷史問題,失望至極無奈讓梁山好漢歸於覆滅。看不到希望之後,心死,心死,則死去原知萬事空,幻滅劇終!!!
-
3 # 煒公論古今世界
梁山並非都是真英雄,但水滸確確實實是真正的經典。這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毛主席說過,水滸好就好在它是一本很好的反面教材。它是第一部真正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為平凡英雄立傳,為底層人民的反抗精神吶喊,鞭撻黑暗的社會現實,讓我們思考起義失敗的原因,也讓我們認識社會、歷史、人性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不要只看熱鬧,它的深度不一般。二、它給我們展示了北宋末年廣闊的社會畫面,也給我們描繪了複雜而當時多姿多彩引人入勝的生活畫卷,有較高的文學水準,有經典的古白話語言,創造了一個俠客與現實與歷史結合的優美而悲壯的文學意境,是站在明清小說高峰的代表作之一。三、它給我們塑造了大量生動經典讓人又愛又恨的文學形象,鐵血硬漢的武松、憨直仗義的魯智深、城府智謀而八面玲瓏宋江、軟弱而武藝高強的林沖……總之,“大河向東流,……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歌聲讓人永遠熱血沸騰,讓人真正百聽不厭,讓華人心中永遠抹不掉轟轟烈烈的英雄情結!
-
4 # 春日之虎
首先表明,梁山108將個個都是真英雄,他們的英雄本色最實質的內容,就是面對壓迫敢於造反。那裡有壓迫,那裡就有反抗,但真正敢拋棄一切,甚至敢於舍下項上之頭,而尋找光明之路的人,實際生活中並不多。如果這種反抗,是正義的,是有利於社會進步的,那麼這樣的人就是真英雄。
一部水滸,有何能成為經典,為何能到入四大名著,這自然是有深刻意義的。我認為,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深刻反映和揭示了北宋時期,特別是宋徽宗時代的社會矛盾和社會現實。書中一再強調奸臣當道,社會難以風清氣正,這裡雖然作者施耐庵未能擺脫“忠君”觀念,仰或說是為了寫書出書時,不引來文字獄,所以才將當時社會之不公現象,放在了奸臣身上,但實際書中,也曲折地寫出了當時皇帝宋徽宗的荒唐。宋徽宗身為一國之君,卻無治國之胸懷,整天沉醉於踢球及風月之中,甚至荒唐到了天天去尋那一代名妓李師師的溫柔鄉,不思治國之道,搞得整個社會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二)一部水滸,好就好在彰顯了造反精神。《水滸》的前半部分,主旨就是寫逼上梁山,官逼民反。社會歷史的進步,就是在在不斷反抗壓迫中,如滾滾的長江之水,波浪式的向前發展著,雖然這種進步,會帶來血與火的搏殺,許多時候正義的反抗會被黑暗絞殺,但這種正義的反抗精神,卻永恆於天地之間,會如種子一樣播於廣闊的田野中,一旦時機成熟,仍會成燎原之勢。如果一部歷史沒有反抗精神,那就如一潭死水,不會滾滾向前。人們為何說《水滸》的前半部寫的好,而後半部寫的不好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前半部寫了逼上梁山,後半部寫了投降,讓梁山108將去做了鷹犬。
(三)《水滸傳》一書,好就好在前七十回,如果不呈前七十回的描寫,那麼依後五十回的敘述,是不可能成為一部經典之作的。我倒不這樣認為,《水滸傳》的前七十回與後五十回不是一個所著,但為何前七十回與後五十回所表達的精神,會完全不一樣呢?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作者施耐庵的歷史觀的侷限性,二是作者為了規避文字獄。
(四)一部《水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作者施耐庵的文學造詣高。一部文學作品,如果作者沒有較高的文字造詣,沒有好的文筆,要想寫出經典之作,那是不可能的。
梁山108將,個個都是好漢,個個都是英雄,他們的英雄本色就在於他們敢於向醜惡挑戰。
回覆列表
水滸傳是施耐庵先生傳世之作,也是中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更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除了少數軍官之外,108將很多是底層的平民百姓。你不能對他們的檔次和素質要求太高,同時也符合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只要沒有恩怨,沒有戰役戰鬥,即使打家劫舍,他們也不會主動傷害平民百姓,倒是內涵最深的宋江、吳用反而是最陰險狡詐的!他倆為了自己所謂的忠君愛國,四處與人為敵!而梁山的弟兄只不過是此二人股掌之中的玩物。他們沒能享受更久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美好生活,便以天罡地煞星的身份隕落!他們是炮灰,他們是木偶,大多數成了宋江吳用的殉葬品。只有少數的公孫勝、李俊、燕青之流,看透了宋吳二人的真實面目,悄然離去。其實水滸就是施耐庵先生對映、批評投降主義分子!只不過當時的社會不允許他直截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