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代表該處理器是不鎖倍頻桌面級CPU。“T”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降至45W的節能版桌面級CPU;intel CPU 字尾的意思如下:“K”代表該處理器是不鎖倍頻桌面級CPU;“S”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降至65W的低功耗版桌面級CPU;“M”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低於35W的雙核移動CPU;“QM”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為45W的四核移動CPU;“XM”代表該處理器是至尊版移動處理器;“U”代表該處理器是低電壓版移動處理器。CPU系列型號CPU系列型號是指CPU廠商會根據CPU產品的市場定位來給屬於同一系列的CPU產品確定一個系列型號以便於分類和管理,一般而言系列型號可以說是用於區分CPU效能的重要標識。效能引數計算機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效能決定,而CPU的效能主要體現在其執行程式的速度上。影響執行速度的效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引數。主頻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資料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資料的速度就越快。CPU的主頻=外頻×倍頻係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訊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片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強(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各方面的效能指標。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機板的執行速度。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機板的執行速度,兩者是同步執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執行,(桌上型電腦很多主機板都支援非同步執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機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K”代表該處理器是不鎖倍頻桌面級CPU。“T”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降至45W的節能版桌面級CPU;intel CPU 字尾的意思如下:“K”代表該處理器是不鎖倍頻桌面級CPU;“S”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降至65W的低功耗版桌面級CPU;“M”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低於35W的雙核移動CPU;“QM”代表該處理器是功耗為45W的四核移動CPU;“XM”代表該處理器是至尊版移動處理器;“U”代表該處理器是低電壓版移動處理器。CPU系列型號CPU系列型號是指CPU廠商會根據CPU產品的市場定位來給屬於同一系列的CPU產品確定一個系列型號以便於分類和管理,一般而言系列型號可以說是用於區分CPU效能的重要標識。效能引數計算機的效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效能決定,而CPU的效能主要體現在其執行程式的速度上。影響執行速度的效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引數。主頻主頻也叫時鐘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資料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資料的速度就越快。CPU的主頻=外頻×倍頻係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係。 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係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衝訊號震盪的速度。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片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強(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各方面的效能指標。外頻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機板的執行速度。通俗地說,在臺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機板的執行速度,兩者是同步執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執行,(桌上型電腦很多主機板都支援非同步執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機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