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邊吹來的海風
-
2 # 山澗一清泉
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意思是自己的斧頭不見了,就懷疑是被鄰居偷了,沒有任何證據就去否定別人,這只是一種簡單粗暴的思維方式,顯然不是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之一,另外兩個是對立統一規律和量變質變規律。三大規律是我們認識事物的三大方法,下面具體說說。
對立統一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世間萬物之中都存在著矛盾的兩個方面,一個是肯定的一個是否定的。因為兩者永恆的鬥爭著所以事物才會變化才會向前發展,但同時兩者又具有統一的一面,否則在鬥爭的過程中事物就會消滅!在中華文化裡,這叫陰陽相生相剋,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互體不可分離。如果一個事物只有陰或者只有陽,那麼他就不存在了,去了哪裡呢?復歸了大道!大道是什麼?鴻蒙之氣皆是虛無!在道的世界裡,萬物沒有矛盾,實際上也就沒有了我們人類所認知的客觀世界!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求道,但是永遠都去不了的原因,因為在大道的世界裡沒有矛盾,沒有矛盾萬物便不會是以我們如今所認知的物質形態存在!
量變質變規律這個規律告訴我們事物只要積累到一定的量就會產生質變,也就是變成了另外一種事物。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都體現了這一規律!生活中難就難在找到這個產生質變的點,在中華文化裡我們常常是從整體上去認識,儒家講中庸之道,道家講中和之法,目的只有一個,找到這個恰到好處的點,讓美好的事物可以持久的保持下去,否則就會物極必反,亢龍有悔!近代以來西方透過科學實驗從細處去尋找這個點,故而在自然科學上一下子就將我們拋在了後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以人為中心盲目的去追求質變,或許會遺害人類自身!
否定之否定規律這一規律告訴我們新事物的出現是對原有事物的部分否定,就是說吸收其好的方面拋棄其不好的方面;而下一個更新的事物又是對這個新事物的部分否定。故而稱事物的發展路徑為“否定之否定”!生活中很多事例都體現了這一觀點,比如人無完人也無十惡不赦的人,這也是每個成功的人都不會完全否定前人的道理,再大一點說這也是我們為什麼那麼重視歷史傳承的道理。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否定之否定規律與疑鄰盜斧之間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疑鄰盜斧是不以任何事實依據去懷疑否定他人,而否定之否定規律則是基於事實去否定舊事物,從而引出新事物。
-
3 # 樹德漢碩
疑鄰盜斧,小時就聽說了,是個寓言故事,後看《列子》,知出自其中《說符》: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頭,懷疑是他的鄰人的兒子偷了。他仔細觀察那人的兒子,走路好象是偷了斧頭的樣子,表情好象是偷了斧頭的樣子,說話也好象是偷了斧頭的樣子,他越看越象,那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喜一憂,無有不象是偷了他斧頭的。不久,他丟失的斧頭在家中的地窖裡找到了,再看鄰人的兒子,那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喜一憂,就一點兒都不象是偷他斧子的人了。
這是一則很有意思,很能喻理的寓言,寓理於言,寓理於故事中。這是帶刺的玫瑰,這故事說明沒有客觀依據而疑神疑鬼,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事,就易產生錯覺看不準。
哲學上是有否定之否定,肯定之肯定等原理,但疑鄰偷斧所言之理,與哲學上否定之否定之理似風馬牛不相及。在語法上也有講肯否,這否定之否定,也即“無不”也就表等於肯定了,這也與故事格格不入。這故事是想明疑心生暗鬼之理,是在說人的心理心態問題,提示人不見風就是雨,總好捕風捉影,好懷疑人,那是錯誤不對的。
回覆列表
成語“疑鄰盜斧”出自戰國-鄭-列禦寇《列子-說符》裡面講的一個故事,講一個人丟了一把斧子,懷疑是鄰居的兒子偷的,看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像偷斧子的人,而找到斧子之後,再看他的一舉一動都不像偷斧子的人了。
疑鄰盜斧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我們以成見去觀察世界,必然會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
而題主提到的“否定之否定定律"是哲學的三大基本規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表明事物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所以疑鄰盜斧不是否定之否定定律。
我們應該如何不要掉入疑鄰盜斧的陷井呢?那就是好提高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有低階和高階。
低階認知能力:識記、理解、應用。
對一般簡單的事物有初步的認識和使用。
高階認知能力:分析、評判、創造。
能對凌亂的知識點歸納起來,找出背後的核心原因,透過深度分析,對其進行審視,創造出自己的東西。
只有提高認知能力,客觀的看待事物,才不會犯疑鄰盜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