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少林內勁一指禪

    謝謝邀請!意守丹田,有些說是一個區域,有的說是一個點。結合我練功的體會,意守丹田部位,這個不是我們預想出來的部位。有點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意思。不知道你能否理解。有一部分功法是讓修煉者預想知道具體的部位,我稱呼這樣的功法是“有為法”,還有少部分功法是不會提前“劇透”的,也就是不會體現告訴你具體部位。我稱呼為“無為法”透過不斷的練習才慢慢體會到丹田的位置在哪?言歸正傳,丹田的位置在哪?具體要看練習修習的是什麼功法,不同的功法要求位置是不同的。比如所謂的硬氣功中的丹田是小腹的覆蓋的5個穴位位置。道家氣功是腹部內部前六後四位置,也有其它比例的。

  • 2 # 聖妙觀照

    這麼練會練出事。意念集中於身體任何部位都會出病。集中於下丹田或者小腹會腹部癥瘕積聚,集中於頭部會瘋掉。要理解什麼是意守。需要真正理解道家功法的師父教導,否則危險。很多師父是不會但還教別人,要注意。意守要似守非守,為而不為。呂祖說:“養氣忘言守,降心為不為。”這裡看出 我們去守要不執著,才會養氣。而目的是降服自己的妄心。降服妄想不是去除妄心而是對之為而不為,就是觀照著這個妄心而不去做什麼,看這個妄心從哪裡來的?到哪去?看著看著,結果妄想自然消減。不急著去提高功夫,提高氣的層次。例如 小說裡的歐陽鋒,著急提高氣的層次,瞎練就瘋了。修行的目的是如何心平。心平則氣和,這是似守非守之意守的的目的。心平則會依規律而行身體自然健康。

  • 3 # 八極靈子攝生堂

    準確來說丹田是小部分就是利用腹式呼吸進行吐納,站樁時收尾閭氣壓丹田,這個時候的丹田就是一小部分,不是一個點…丹田從字面意義去理解一畝田地有多大,我們發力配合呼吸擠壓丹田氣,達到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效果。如果僅僅是一個點怕是滿足不了我們的連續發力。

  • 4 # 傳統養生大周天傳承人

    中國氣功主要講得就是一口內氣的執行。首先要懂的意守丹田和氣沉丹田,二者的區別,講意守丹田多為養生功法,講氣沉丹田多為發力的硬氣功。那麼意守丹田是意守丹田穴一個點對,還是意守丹田穴一片對,還是意守整個腹部對?

    這個問題,還是由你現在練功的層次決定的,氣功初學者,你的能力只能集中在臍下丹田處的一個點上,透過一段時間的功法練習,你的能力自然發展到能控制丹田處一片了,如果你的功力還在不斷加深,就會出現控制整個腹部。這就看你的道行深淺了。如果你練小周天意念可控制任督二脈,那麼練大周天自然可以控制全身的十二條經絡了。這種控制能力的大小都是由你的功力決定的。

  • 5 # 嫩江平原張秉俊

    如果有師傅教你,你應該按著師傅的要求做。如果是自學可以參考一下大家的見解,不過你需要選擇一下。

    一般回答這個問題,一定是練功者,當然因功法不同,練功程度有不同,答案也就有差別了。

    說一說我的體會,僅供參考:

    初學氣功,意守丹田是很難的,即便知道丹田的位置也是感覺不到的。當初我靠呼吸時腹肌的微微運動與腰帶產生的輕微摩擦,來感覺丹田的,我的丹田以肚臍為標緻。

    你問的是丹田是點還是面。理論上說丹田不在表面應該在小腹的裡面,十分之三左右位置。但實際操作誰也不會去用尺子測量,根本沒那個必要。

    開始都是守點,大體位置就行,而且表面也行。當練功得氣了,小腹就會有熱感了,哪裡熱你留意一下那裡即可,不必死死的守在那。

    丹田氣足了就會沿著任督二脈行走,督脈感覺要明顯,特別脊柱有陳傷的,會出現自發的動,沒關係是真氣在給你治傷,只有把傷痛治好了,氣才能透過去。氣闖三關要有感覺的,其中夾脊關,玉枕關比較明顯。通督後,百會穴會跳動的,吃辛辣食物時百會穴會感覺蟄,疼或發木都屬於正常現象。

    這一段練的是:點、線、面。實際上通督就不僅僅是線了,已經是面了,否則走線力量微弱,通督力量是不足的。

    我通督後的練功,又習練了外氣功法,使自己的氣場不斷擴大。後來三個丹田輪流修煉,而且丹田與命門一起守,再後來三個丹田連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大丹田,接著氣人骨髓,再往下就是開頂,開頂一定是頂骨塌陷那種,光有氣在頂門出入不應該算是開頂。

  • 6 # 靜中乾坤大

    練氣功強調意守丹田,大部份練功方法是意守下丹田,下丹田的位置是臍下約三橫指處,由此往腹內畫一條直線,大約小腹中心處即是所謂的下丹田,丹田是面,不是點。

    練功的意守處即是此處。練功意守下丹田時,要似守非守,意念不能過重。呼吸方法通常大多采用順腹式呼吸方法,即吸氣時慢慢地小腹鼓起,呼氣時小腹漸漸地凹陷,如此一吸一呼地練習,意注小腹(下丹田)的慢慢鼓起和慢慢地凹陷,呼吸的長短與小腹的凸凹要同步協調。這樣練習熟練後,會使練功者在較短時間裡,便很快入靜,快速產生得氣的感覺。

    練氣功講"三調",即調意、調息和調形(亦稱調身),三調之中,調意最重要,調息和調身都是服務於調意的。所以才有了"氣功非氣功,全在意念中"之說,甚至有人就乾脆稱氣功為"意功"。仔細思忖一下,此言是頗有幾分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GSh-23L雙管機炮算先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