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懶寶_

    譚延闓和華世奎都是書法大家,他們臨的顏真卿的《麻姑仙壇記》,可以說是各有特點,在傳統的基礎上都融入了自己的個性,這在他們二位的書法作品中都有顯現。

  • 2 # 神韻軒書法

    顏真卿《麻姑仙壇記》是顏真卿晚年代表作,全篇9oo餘字,結構外緊內松,寬博厚重,有篆籀筆意。

    這裡作幾個單字結構的例字分析:

    一,筆畫繁多的字,字形偏大,筆畫較細,結體緊密如"鬱″字。

    二,筆畫少的字,筆畫寫得較粗,結構寬博如"之″字。

    三,左右同形的字要有變化,左小右大,左低右高。如"竹"字。

    四,斜中求正的字如"方"字。

    五,"也″字豎彎鉤儘量外展,以顯外緊內松特徵。

    六,"向″字左豎鉤和右豎鉤相向呈孤形。也是體現"外拓″風格。

    七,"沙″字三點水活潑,右邊少字二點儘量外靠,凝重生動,長撇和左邊三點水形成穿插關係。

    八,"於″字整個字上緊下松,左低右高,動感十足。

    九,"得"字右邊豎鉤往外靠,是為了突出中宮舒朗。

  • 3 # 雅趣輯

    (注:下圖為筆者《麻姑山仙壇記》臨摹示範)

    一、《麻姑山仙壇記》概況

    《麻姑山仙壇記》全稱《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是顏真卿出任撫州刺史時,路過江西臨川,遊麻姑山的一篇遊記。唐代宗大曆六年(公元771年)鐫立,原碑立於江西臨川,明代為雷火所毀。王壯弘先生在《增補校碑隨筆》中以此事質疑麻姑仙壇記為木刻而非石刻。此碑整體特色莊嚴雄厚,為顏真卿楷書代表作之一,對中國書法藝術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均產生了重要而積極的影響。現存故宮博物院本和上海博物館本。

    (注:下圖為《麻姑山仙壇記》明翻刻明拓本)

    二、歷代評價

    1、清代王澍在《虛舟題跋》中說:“蓋已退筆,因勢而用之,轉益勁健,進乎自然,此其所以神也。”

    (注:下圖為筆者《麻姑山仙壇記》臨摹示範)

    2、宋代朱長文在《續書斷》中說:“觀《仙壇記》則秀穎超舉,象其志氣之妙。”

    3、清代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麻姑壇握拳透爪,乃是魯公得意之筆,所謂‘字外出力中藏稜’,魯公諸碑,當以為第一也。”

    (注:下圖為《麻姑山仙壇記》明翻刻明拓本)

    三、藝術特點

    1、筆法上,篆籀用筆,筆畫圓轉而豐滿,主筆極富韌性。體現出朴茂雄壯的藝術特色。

    2、章法上,單字滿格書寫,筆勢舒展,整體風格鬱勃開張。

    (注:下圖為筆者《麻姑山仙壇記》臨摹示範)

    3、間架結構平整寬博,表現在橫畫摒棄了左低右高的趨勢。間架結構平正寬博。

    4、筆畫之間粗細對比趨於平緩,體現出古淡自然的藝術風貌。

    (注:下圖為《麻姑山仙壇記》明翻刻明拓本)

    四、臨習指要

    1、初學《麻姑山仙壇記》應按照拓本原大逐字對臨,待筆法穩定後,再放大臨習,在臨寫過程中最忌主觀臆斷人為修正,作為初學者,臨習中奇正倚側之態,均須儘可能趨近原碑,切忌切忌。

    (注:下圖為筆者《麻姑山仙壇記》臨摹示範)

    2、初學《麻姑山仙壇記》用筆使用兼毫為宜,懸肘活腕,中鋒用筆,遲送澀進,間學一些篆書對體會《麻姑山仙壇記》的筆法很有幫助。

    (注:下圖為《麻姑山仙壇記》明翻刻明拓本)

    3、《麻姑山仙壇記》由於風化或拓墨的原因,多有筆畫漫漶之字,初學者應首先選學較清晰的字,待有一定基礎後,再全碑通臨。

    (注:下圖為筆者《麻姑山仙壇記》臨摹示範)

    4、《麻姑山仙壇記》雖看似古拙平整,其實個性及其鮮明,千姿百態,變幻無常,初學者最忌字字“千人一面、整齊劃一”。

    (注:下圖為《麻姑山仙壇記》明翻刻明拓本)

    5、勤禮出土較晚,現在市面上各種版本都行,但首先一定要原碑拓片,還要注意有的出版社編輯水平極低,在頁面裁切上會把過長的筆畫裁去一點兒,這樣的絕對不要。

    6、在學習顏真卿《麻姑山仙壇記》的同時,應儘可能涉獵一些古文字學知識,對於深入理解顏真卿字形結構和演變過程極有幫助。

    (注:下圖為《麻姑山仙壇記》宋拓本)

    7、學習《麻姑山仙壇記》只是單字臨得像是不夠的,行氣章法不似,也不是顏字。初學者應注意字間距,行間距,臨習力求做到儘可能一致。

    8、待《麻姑山仙壇記》有一定基礎後,應涉獵顏真卿楷書《自書告身》、進而學習行書《祭侄文稿》等墨跡本,不要簡單認為碑刻學好了,就萬事大吉,請記住,書法學習不通墨法,永遠不能登堂入室。

    拋磚引玉,還請廣大書友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嬌子這種紙幣有何歷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