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桃K609
-
2 # 淘優黨
今天下午上數學輔導課,我的學生們表現很是反常。
孩兒們是因為“長假前幸福綜合症”?(國慶中秋雙節放長假)還是因為“秋雨連綿情緒不佳症”?抑或是從小學剛剛進入初中,“中學規矩不適症”?總之,教室的空氣中流動著滿滿的浮躁。
哪裡有浮躁,哪裡就有“壓迫”。我用眼神暗示,他們裝瘋賣傻,我用委婉明示,他們裝聾賣啞。制止的結果居然是制而不止,我內心有一種強烈的挫敗感……
我該怎麼辦?不講課吧?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繼續講吧?他們此刻專注神遊,聽課效率肯定低下。發脾氣吧?只能嚇唬他們坐端正而已,可是,學生即使坐端正了,也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呀!經驗告訴我,此刻發脾氣,除了破壞自己的形象,不會有多大作用。
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想到這裡,我忽然想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看過的故事,要不講個與中秋節有關的古詩故事試一試?
這時,我壓住自己內心逐漸升溫的怒火,努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並默默告訴自己:威虎山是要智取的!假裝自己現在不生氣,假裝自己此刻很開心。
這時,我不再將眼珠斜至眼角看學生,也不再將眼神當利箭射向學生,也不用突然停頓幾秒法給學生心理施壓,更不用升高聲音分貝警告學生,而是投入扮演一位眉飛色舞、活潑可親的講笑話的朋友角色......漸漸地,全班學生的注意力由渙散變得集中,由心不在焉變得全神貫注,由無精打采變得精神抖擻,由招人討厭變得招人喜歡。
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他們眼中有了靈氣,臉上有了笑容,接著哈哈大笑,前仰後合。趁機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愉快講完。我舒了一口氣,心想:窮則思變,變則通啊!
其實,靜下來想想,我們大可不必和學生較真,他們畢竟還是孩子。都是從各個小學剛剛升入初中的小學生。雖然他們調皮搗蛋的招數五花八門,雖然他們各種幼稚的問題層出不窮,但是當我們閒下來,從現在的年齡特點來分析他們的話,活潑好動純屬正常,自控能力弱也屬正常,這些都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過程。
他們也許理解老師肩負教學任務的責任,他們也許理解老師背扛教學質量的壓力,他們也許理解教師職業的辛苦,他們也許也想做自律的自己,只是,他們自控能力暫時無法達到,也不可能因為老師短時間的諄諄教誨、苦口婆心,自我控制能力就能立竿見影得到提高。
所以,當我們感到怒髮衝冠的時候,當我們忍無可忍的時候,當我們無法改變學生的時候,我們不妨改變自己!
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自己的管理方法。比如在學生惹自己生氣的時候,不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而是出其不意的先假裝開心,接著和學生一起開心,最後由於運用教育智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變成發自內心的真開心。
“假裝我很開心”,其實就是老師用自己良好情緒的火把點燃學生的情緒,學生把心打開了,課堂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假裝我很開心”,可以使師生關係由緊張變融洽,“假裝我很開心”,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化解了師生之間可能會升華的矛盾,實現課堂管理雙贏。何樂而不為呢?
-
3 # 啊柒阿七
會,我每天都要假裝很開心,不然我想的事情會讓我精神崩潰,我不想每天都活在自怨自艾的生活中,所以每天都要讓自己想著開心的事,用微笑面對別人,用開心的話語來逗別人開心。那樣我就沒有機會想不開心的事情
回覆列表
我們大概都是假裝很開心,裝著裝著有的事就真的沒那麼糟了吧。有時候我也是你說的這一類人,不開心也繃著,讓周遭感受不到我的情緒。有時候情緒是一種很私人化的東西,對某件事的情感態度有時只會對特定的人流露,比如死黨或閨蜜,這樣一類人的共同點是足夠了解你,那麼你的喜怒哀樂表現在足夠親密的人面前就沒有那麼多包袱了。倘若周遭的人並不瞭解我的個性,某件事對我來說是無法忍受的,但對於他人來說算不了什麼,我若當場發難,把不開心寫在臉上,只會加深旁人對我的誤解與非議。
假裝開心,假裝沒事大概是成熟以後get的技能。大多數小孩子就不會刻意隱藏自己的情緒,餓了哭,飽了笑。但當我們知道情緒會影響周遭,暴露自身的時候,就漸漸學會了假裝。
你的朋友說,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能讓情緒影響別人。這也是大多是假裝開心的人的出發點吧。不因自己的情緒影響他人的判斷。因為情緒是私人化的,那麼既然是私人化的東西,為什麼要拿出來影響他人呢?
那麼假裝開心不累嗎?當然累啦。誰不想流露真性情呢?不高興就撲克臉,看誰都像欠了他500萬的。高興就滿地撒歡,見誰都笑成了花。這樣可能是最輕鬆的了。可是,這樣的狀態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情緒化。情緒化意味著不成熟,情商低,自我為中心。
其實有時候裝著裝著有的事就沒那麼糟了,有些情緒可以由外及內,笑著笑著會覺得,嗨,心情好像真的很不錯呢~做手術嘛,不高興得做,高興也得做,那就高高興興地做。
有一句大白話,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幹嘛不開心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