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強哥說歷史
-
2 # 早亙田
清朝歷興文字獄,清朝的文人可以說是歷代最悲催的。中國文人多以出世入仕為志,僅從著作評價,不夠全面。紀曉嵐可以說是特別的一位。紀昀,字曉嵐,別字春帆,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清朝直隸獻縣(今河北省獻縣)人,政治家、文學家。
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2]一生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於詩歌及駢文,長於考證訓詁。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晚年內心世界日益封閉,《閱微草堂筆記》正是當時心境的產物。
嘉慶十年(1805年)病逝,時年八十一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著有《紀文達公遺集》。
編撰《四庫全書》是傳承文化的大功德。《閱微草堂筆記》則是詳盡記述了從市井到廟堂的眾生永珍,於宏大,於細微,紀曉嵐都是高人。
-
3 # 小胖帶你讀歷史
我最喜歡的當屬尹繼善。可能很多朋友對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這位尹公確是雍正和乾隆兩朝的名臣,他有幾點特質我很崇拜。
1.孝。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尹繼善的父親尹泰也是康熙朝的一位大臣,最高官至兵部尚書。尹泰是旗人,滿洲鑲黃旗,我們都知道,八旗有著各種各樣的規矩。而尹繼善不是嫡生,是庶出,他的生母是尹泰的一位小妾。古代講,母以子貴,即便如此,尹繼善官至總督時,他的生母依然地位低下,甚至尹繼善回到家,生母還要稱呼尹繼善一聲老爺,尹泰的夫人也總是極盡能事般的欺負她,就因為她的親生兒子遠不如尹繼善成器,尹泰也是默許這種狀況。直至雍正皇帝親自過問此事,瞭解了詳情,尹繼善生母才被正式冊封為誥命夫人。
2.能。尹繼善為官清廉靈動。他不像雍正大為欣賞的“模範總督”田文鏡那樣刻薄無情,雖然田文鏡也是不貪一文,兢兢業業,但是田文鏡堪稱一代酷吏。田文鏡時任河南布政使,在境內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就是不管你是縣老爺還是地主老財都要繳納稅收。這是雍正登基以來推行的新政,田文鏡竭力推崇也是臣子應盡的本分,也是無可厚非。一體當差這一政策嚴重影響了讀書人的權益,我是讀書人,只要一心讀聖賢書就行了,現在讓我一個秀才去當兵服兵役,切勿在言。於是,就出現了秀才罷考的事件,田文鏡採取的是鐵腕手段,堅決派兵鎮壓,下面人勸他同這些讀書人談一下,他是拒不接受。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計程車子們到河南巡撫衙門抗議靜坐。田文鏡採取殺一儆百的殘酷手段予以嚴厲鎮壓!而反觀尹繼善,乾隆皇帝六巡江南,有三次是他安排排程的。皇帝巡視,地方是需要建行宮的,這都是大比花銀子的事。而尹繼善不靠搜刮民脂民膏,為乾隆建設行宮,蒐羅江南各大美景,圓滿完成了接待任務。
除了勤政為民,尹繼善在軍事上也很有建樹,他為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統一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乾隆十八年,尹繼善出任陝甘總督。他積極備戰,籌措軍需,下令所有備戰的戰馬和駱駝必須膘肥體壯,訓練有素。如果有人以老弱病殘的馬匹充數,或者達不到數量要求還不補充的,他都要求部下一律查清並報到他那裡。同時,尹繼善還派人勘查道路以及水草分佈情況,以保證大軍出師順利。同年六月,尹繼善又針對準噶爾的最新情況提出了十條措施用以禦敵。這些措施為後來清軍出師平叛打下基礎,在平定叛亂之後,乾隆設宴款待歸降的部落時,特地把已調任兩江總督的尹繼善找來作陪,據《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記載,乾隆諭曰:“江南總督尹繼善,厚重有體,來與斯會。足壯觀瞻。”
尹繼善晚年,乾隆皇帝召入京城為文華殿大學士兼任上書房總師傅。尹繼善死後,乾隆皇帝將他列入賢良祠,諡號文瑞。死後八年乾隆皇帝又寫了一首《懷舊詩》緬懷他,並將他列為五督臣之一。
-
4 # 揚生解史
要說清朝的文人雅士,最喜歡的無疑是鄭板橋了。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吃過苦、教過字、當過官、賣過畫、遊歷過山川秀水,結識過康熙皇子,即紫瓊崖主人!
鄭板橋的詩書畫,世稱“三絕”。他的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他一生經歷坎坷,飽嘗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態炎涼,他敢於把這一切都糅進他的作品中。他每畫必題以詩,有題必佳。
他對人生有感悟。“難得糊塗”、“吃虧是福”就是他的書法做品!
回覆列表
、龔自珍
龔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號定庵。漢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崑山羽琌山館,又號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詩人、文學家和改良主義的先驅者。
龔自珍曾任內閣中書、宗人府主事和禮部主事等官職。主張革除弊政,抵制外國侵略,曾全力支援林則徐禁除鴉片。48歲辭官南歸,次年卒於江蘇丹陽雲陽書院。他的詩文主張“更法”、“改圖”,揭露清統治者的腐朽,洋溢著愛國熱情,被柳亞子譽為“三百年來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