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霍大魚
-
2 # 藏書榕大
其實,對於現在的孩子,說教式教育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說它體現出來的作用效果比較差,或不起作用,孩子根本就不想聽,而且還經常跟家長唱反調,是家長特別煩惱與無助的的問題。
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的說教,孩子找出反駁的理由可能連家長都應付不過,覺得現在的小孩太聰明瞭,難以管理。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既然是老師,總的有些方法和技巧,才能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游刃有餘,就像做自己的工作一樣,有能力勝任。所以家長也要學學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在這裡把我的一點經驗分享一下。首先遇到問題,家長應該先判斷一下是誰擁有問題,是孩子還是家長自己?不要將責任都怪在孩子身上,也不要都攬在自己身上。
一、孩子擁有問題
這個時候父母要有耐心,以平等、朋友的身份運用傾聽的技巧,可以適當提出建議或意見,儘量讓孩子自己處理,有時孩子跟大人一樣,說說自己遇到的一些問題,並不是想讓別人幫忙,而是發發牢騷,可能在說的過程中自己就想出瞭解決問題的辦法。而家長的強加干涉,反而阻止了孩子與父母的溝通,讓孩子在家沉默寡言,父母也猜不出孩子的心思,有了隔閡。
二、父母擁有問題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問題最多的是父母這個角色,常常用自己的權威來壓迫威脅孩子,最終讓孩子聽命與自己的要求,當時父母是勝利了,但是孩子並不是心甘情願的接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自立能力強了,就出現反叛心理,也就是所謂的青春期逆反。往往這樣的案例就是因為家長平時在教育中運用權威導致的。
父母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坦然向孩子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為了維護自己在孩子中的完美形象而用謊言遮蓋,父母的坦誠,孩子更能體會到你真誠與真實,也會原諒你錯誤的決定,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三、雙方都沒有問題
這個時候是家裡最和諧、最快樂的時光,父母想把這樣的情景永遠保持下去,但是根本不可能,它不符合人的生存規律。
四、衝突
衝突是人際交往中的關鍵時刻,它有可能帶來持久的怨恨、鬱積的敵意,但它是生活的組成部分。家長妥協,孩子贏了,孩子妥協了,家長贏了,在家庭這一塊誰輸誰贏都不是最好的結果,最好的結果就是沒有輸家。
五、沒有輸家——雙贏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當我們說他們的不是、不對的時候,是在指責錯誤是他們犯下的,想想有個人在指責你的時候,你願意聽嗎?你想聽嗎?你想經常聽嗎?
當父母在指責孩子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內心第一想法並不是要責怪他,我們對他是愛,是關心,是希望他們成長的更好、更完美,但我們表達的時候往往說的是言不由衷的話,聽在孩子心裡就是指責。
父母在與孩子溝通時,要儘量表達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孩子能夠感受的到,比如孩子出去與同學玩耍了,沒有按時間點回家,很晚才回來,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回來以後就開始數落,甚至上堂思想教育課,效果卻不是特別好。
想想自己看到孩子回到家時內心第一想法,“謝天謝地,孩子終於平安回來了,懸在心頭的石頭終於放下了。”轉而我們才會生氣孩子不守時,不替父母考慮對他們的擔憂,才會想去教育教育。如果我們當時能把自己的第一想法告訴孩子:“孩子你回來這麼晚,爸媽擔心死了,吃飯也沒胃口,找你又不知道去哪找,謝天謝地你終於平安回家了。”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時,即使當時他什麼也沒說,也會考慮父母的感受,下次再出去玩,就會惦記著準時回家,或提前跟父母打招呼。
總結:
教育孩子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而且可能做了一輩子父母,也沒有把這一件事做好!父母需要有耐心,在看到好的教育方法時,要耐心去嘗試,不要過於急切。
-
3 # 高中政治那些事
根據國家新課標,以前那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out了,現在都是利用課件ppt,還有活動式課堂,實驗、社會實踐等教學方法。
不得不說,說教式教育是現在家庭最多的教育方式,但我覺得沒有誰想被說教,小孩也是,大人也是。從小被說教的小孩性格心理會有怎樣的一個成長趨勢呢?
回覆列表
我現在也是寶媽一個,老實說,對於說教式教育我是非常不贊同的。
說教式教育也許簡單來說就是:我來說,你來做。也有點類似於領導下命令,部下去執行。
如果家裡長期處於:“我來說,你來做”這種育兒模式,孩子的心理壓力是非常之大的,甚至到了某一天會爆發出來。
沒有人會喜歡總是說過不停的人,日積月累說教式教育,孩子他只會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沒有自我,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慢慢地會跟你對著幹,甚至還會做出更偏激的行為。
說教式教育在當今社會,依然在很多家庭中存在著。
我認為與其不停的說教,不如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的引導孩子。
要尊重孩子的個性,聆聽孩子的聲音。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可以說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就是跑步者,最終會跑到哪裡,完全取決於孩子他自己。
所以,我認為以身作則的教育更可取,孩子也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