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思維界
-
2 # 郭昱
作為小程式定製開發的一名從業人員,我見證了太多客戶的失敗。
失敗的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沒人用、沒人用。
沒有團隊儘量別碰網際網路行業每出一波新工具,總有一批小白鼠前仆後繼,小程式也是如此,好像坐擁多少流量,做到就是賺到,一上市就被熱捧,經常發些某某公司透過小程式怎麼怎麼了。好像只要做了它,生意就一定會火一樣。
實際上,這是個標準的誤區,官方推出來的案例,大多數都是知名企業,行業知名品牌,這些企業都有個共性,有人。
人是人才的人,他們有專業的運營團隊,每年的營銷費用甚至比很多公司的營業額都高,怎麼找爆點、怎麼找突破口、拿什麼產品切入、預計什麼效果,沒有小程式,他們一樣玩得轉,這是團隊的基因。
而我見過的很多來自傳統零售行業的老闆,連一個懂運營的人都沒有,就開始做網際網路產品,想想看,沒有運營、沒有策劃、沒有設計、沒有文案、沒有技術、沒有客服、沒有……這樣的情況下,做一個工具有什麼意義?
航空母艦是好,可是沒人會用,買回來看麼?
沒有場景一定別碰這裡所說的場景不分線上和線下,就指使用者,就指人。
我喜歡吃肯德基,所以會使用肯德基小程式,不是因為小程式而去吃肯德基。
用它的原因很簡單,不用排隊點餐,僅此而已,對於肯德基來說,使用者不用排隊,只要體驗比麥當勞好,那就夠了,賺不賺錢都無所謂。
但是很多老闆會認為自己的店沒有生意,做了小程式,客戶就會找上門。可你都不在我心裡,我們怎麼會用你?
咱網際網路從來幹不來雪中送炭的事,沒有強品牌強場景,沒有天天撒錢的補貼,就該認清事實,把這些線上工具,當做一個輔助方式,踏踏實實做好經營。
遠離被創造的偽需求很多人看到一些產品,會感覺做的特別好,覺得它一定可以幫到自己。
但往往這些產品解決的只是你的痛點,而不是使用者的痛點,這就是偽需求。
舉個拿到風投的某名片小程式的例子。
產品不錯,發名片給別人,使用者存了之後,打開了什麼,看了什麼你都知道,商城和官網也全部放在裡面,價格也不高,感覺挺好。
這些外表光鮮的偽需求,都是使用者付費買過的教訓。
該選擇怎樣的工具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工具只是輔助。
起步階段能用模板儘量用模板,選擇能解決真正使用者痛點的模板,發展階段開始考慮定製,畢竟每個企業所面臨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沒有一套模板可以滿足企業所有的需求。
小程式確實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多數行業的C端運營轉化,都可以透過小程式來實現。至於APP,確實不建議,獲客成本太高,下載留存率低,如果不是因為小程式的限制問題,相信現在APP的市場還會更加萎縮。
但是牢記,沒人用,不要碰!
網際網路+是個燒錢的大坑,作為傳統行業,+網際網路就行!
-
3 # 使用者297575497316
小程式現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一種工具。
小程式 + 零售,開啟雙鋪時代。
比如當超市,零售擁有自己的線上商品展示,帶來的效果?
微信小程式成為零售線下線下連線的橋樑,連線接線下服務和線下商業,讓零售未來擁有想象不到的空間,尤其是新零售行業。零售的本質是人和商品,而新零售的本質是全渠道的升級。傳統的零售,銷售渠道單一,傳播浪費時間和人力,還有貨物積壓等問題。而小程式線上線下的打通,最大的解決和避免這些問題。
比如“下單接龍”微信小程式,幫助商戶無縫打通線上線下,一鍵分享出去,傳播分享快速,線上網店可以到線下自提,線下線上完全互通,以幫助企業線上線下客戶進行疊加,在微信小程式的基礎能力之上下單接龍還擁有預售功能,能夠合理的分配貨物,避免貨物積壓問題。而將線下門店搬到線上,下單接龍小程式可以實現線上預付和預售功能,提升銷售量,最佳化服務體驗。同時,為幫助商戶抓牢忠實顧客。
回覆列表
實質上小程式出現於2017年,也就是在2017年進行內測的時候,就已經有相關的零售行業參與了相關內測以及小程式的一些建立,這也就意味著,對於目前來講,如果現在加入小程式,就意味著像一些段子或者一些網際網路上常見的一些應用程式,常常提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名稱被佔用問題。因此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去往小程式上發展的過程中,起到針對性的一些觀點或者一些介入方法肯定是存在的。
那麼全新的商業模式如何針對小程式進行新增,首先應當確立的是你的這個行業是否適合去小程式上面去做推廣或運營,那麼常見的我們看見像沃爾瑪,他在做新零售的過程中依託小程式,不僅僅是推送相關的優惠券,而且它能支援無現金化的支付通道進行相關的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