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鳶飛九天2018
-
2 # 大秦鐵鷹劍士
清朝百萬常備軍名不副實,八旗兵吃空餉,不訓練,早就沒有戰鬥力了。但凡八旗子弟,均享受皇恩,可以不勞而獲,靠國家養著。八旗後代都編入八旗軍隊,但是卻不到崗,不訓練,就是典型的吃空餉。軍冊十二卷,將士近百萬,軍營空空無人煙,煙館茶肆人為患!
清朝八旗兵吃空餉跟明朝衛所制度下吃空餉一樣觸目驚心!《武狀元蘇乞兒》裡的蘇察哈兒燦父子就是八旗兵裡吃空餉的代表。他們吃喝嫖賭,頂著總兵的名號,卻不幹當兵的事。
天理教、白蓮教起義時,清八旗兵就力不從心,鎮壓起來十分困難。太平天國起義後,清八旗兵遠遠不能跟太平軍相抗。於是清政府啟用漢族地方豪強,湘軍、淮軍趁勢而起,各地團練也紛紛登場,他們成了清政府的主力部隊。
-
3 # 懷疑探索者
為什麼大清國無法迅速鎮壓太平天國呢?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原因,就是"腐敗"。體現在大清國軍隊,就是吃空餉。這個原因,已經有很多人詳細的談論過了,我今天就談一談別的原因。比如,雙方的兵力配置問題。
大清國的軍事力量有80萬,不是提問者說的有90萬。當然,80萬也不少了。不過,者裡面有一個特別的情況,就是大清國的軍隊,不是現代意義的軍隊,而是集合國防,內保,警察三大功能為一體的舊式軍隊。滿清以區區百萬人統治上億人口的大國,自然沒有安全感,為此建立了八旗駐防制度,以嚴密監控漢人。按照資料,八旗和綠營兵丁的駐防都是分散的,分散在各碼頭,險要關隘,通常一股不超過200人,少則數十人。之所以這樣佈防,是因為古代交通落後,一旦發生民變,則亂黨只能透過水路和大路轉移,遏守住這些關鍵的節點,就可以有小的控制著局面,把起義的隊伍鎖死。但這樣也造成雖然大清國有80萬龐大的軍隊,但力量非常的分散,每一股的清軍人數都非常有限,如果遇見大股敵人,是抵抗不住的。而太平天國有50萬軍隊,通常可以集中為大股力量 不用像大清國的軍隊那樣到處分散到處駐防。所以,以50萬軍隊的太平天國,對陣80萬軍隊的大清國,在兵力上並不吃虧多少。
此外,還有武器裝備上面的原因。很多人以為太平天國的軍隊就是長矛大刀,這是錯誤的。實際上,太平天國在一個時期內裝備要好於清軍。清軍自然有先進的洋槍洋炮,但是在初期並沒有裝備到一線部隊。這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滿清統治者對漢人不放心,把最好的武器裝備都提供給了京畿的禁衛軍部隊。這種局面到了中後期才發生了改變。
回覆列表
不知道這個90萬的虎狼之師是誰號稱的?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清廷的確有百萬大軍。但主要是以八旗和綠營兵為主。已經極端腐化墮落的八旗和綠營,雖然人數上百萬,但幾乎喪失戰鬥力,跟虎狼之師毫無關係。
滿清起家的根本——八旗兵,早在康熙年間就已墮落。進入中原花花世界的八旗兵丁們,跑馬圈地,更有清廷給予的“鐵桿莊稼”,因此迅速的腐化,失去了戰鬥力。康熙不得不啟用漢人為主綠營兵,做為新的戰鬥主力。
但到了清朝末年,綠營兵戰備落後、訓練鬆弛,也基本上失去了戰鬥力。已經徹底沒有可以依靠軍事力量的清廷,不得不啟用漢族大地主所籌建的團練,作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主力,而這些團練最後發展成為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等。
而剛剛起義的太平天國,他的數萬兵丁都是廣西地區經常械鬥、有一定戰鬥經驗的廣西兵,同時又有尚未破滅的宗教信仰,而且,已經活不下去的太平天國沒有後路,戰鬥力自然十分強大,將早已腐化墮落的滿清八旗及綠營兵,打得落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