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工作坊
-
2 # 閆241754912
熊貓和貓熊都合適,只是不同的叫法。要是讀錯的話,怎麼贏政不叫政贏,武則天不叫天則或呢?因為熊貓和貓熊都適合熊貓。因為它既像熊又像貓,怎麼叫都行,況且有狗熊,人們就叫它貓熊。但它不像熊那麼兇,倒像貓那麼可愛,所以叫熊貓更合適。
熊貓和貓熊都合適,只是不同的叫法。要是讀錯的話,怎麼贏政不叫政贏,武則天不叫天則或呢?因為熊貓和貓熊都適合熊貓。因為它既像熊又像貓,怎麼叫都行,況且有狗熊,人們就叫它貓熊。但它不像熊那麼兇,倒像貓那麼可愛,所以叫熊貓更合適。
無論是關於熊貓的網路文章還是論著,熊貓之名是因為華人將“貓熊”讀錯了而來的這一說法非常流行,太多太多人都在採用,經過我的考察,這一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我以前是不是叫貓熊呢”?
誤讀說為便於敘述,在這裡,我將熊貓之名是因為“貓熊”被讀錯了而來的這一說法簡化成“誤讀說”,網路上關於誤讀說有很多版本,有文字上的細微差別,但大體而言,是這樣說的:1939年在重慶北碚博物館展出熊貓時,主辦方將它的名字寫為“貓熊”,名字用橫書寫,但是由於當時華人習慣了讀文字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將其讀做“熊貓”,之後便將錯就錯,以訛傳訛,久而久之熊貓之名便廣為流傳。
以訛傳訛的誤讀說
這一說法不僅在民間傳開了,還出現在關於熊貓的讀物上(包括某省的語文教材),甚至出現在了權威專家的相關論著上,但遺憾的是,我並沒有看到作者們提供相關史料。其實,熊貓之名並不是由於一次誤讀而來,以訛傳訛的恰好正是誤讀說本身。
我上面以1939年舉例,是因為這個年份是最常見的,其實關於誤讀的年份有好幾種說法。目前我所看到年份比較確切的有:1944年、1938年、1952年等,還有的作者或答主使用模糊化的詞,如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中期 、上世紀50年代初期、20世紀40年代後期、抗日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解放初期等等。
除了時間,如何誤讀也是各說各的,除了上述例子是將展覽牌子上的“貓熊”從右往左讀的說法,還有人說是按照外文的讀法讀錯的,認為當時展覽時,工作人員寫熊貓的中文學按舊時中國文字的書寫傳統,從右至左的排列習慣把‘貓’寫在右邊,寫成“熊貓”,但參觀者卻隨拉丁文從左至右的橫行書寫方式和念讀法,把“貓熊”讀成了“熊貓”。
至於誤讀發生的場合,絕大部分人說是重慶北碚博物館的一次展覽,但也有人指出是20世紀40年代重慶一家報紙因排版的疏忽,將貓熊錯排成熊貓,人們從此以後便將錯就錯將其稱為熊貓。關於誤讀的人群,大多數認為是當時的中國參觀者,也有人指出犯錯的不知道當時中國的漢字是從右往左讀的外華人。
糾正誤讀說
要糾正這一說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找到誤讀發生前關於華人將大熊貓稱為“熊貓”的證據,經過我對近代華人對熊貓認識的梳理,這樣的證據恰好大量存在。先舉兩個例子。
1929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弟弟來中國獵取野生動物引起了華人的關注,當時《大公報》在報導時就明確說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獵取熊貓。
(天津版)《大公報》1929年5月5日,第4版。上面有“熊貓”兩字。
再看1934年一家報紙刊登的熊貓照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地區就已經出現了一隻以熊貓命名的籃球隊——青年會西人籃球聯合會熊貓隊,這支球隊經常與上海公學、水手總會西人籃球聯合會藍色隊、青年會西人籃球聯合會美國學校等隊伍比賽,這些比賽引起了《申報》的關注,《申報》曾有過四十多次報導,皆謂之“熊貓隊”而非“貓熊隊”。不僅僅是報刊,還有相關辭典(比如《中華大辭典》)、廣告等都在1939年前出現有“熊貓”之名,限於篇幅,不再介紹。綜上,即便是抗戰時期的真的發生過展覽時人們將貓熊誤讀成熊貓的事情,那將這種誤讀事件當做熊貓之名的來源也是站不住腳的。
需要指出的是,在熊貓被發現後,國內外對其命名的有一個過程,在一開始的確有將其叫貓熊的(今天台灣等地還是這麼稱呼的),也有叫熊貓的,不過就我目前所見近代的材料(尤其是民國時期),叫熊貓的情況比叫貓熊的情況多得多。關於熊貓的命名今後再給大家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