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昊童說歷史

    首先是秦始皇,我個人認為秦始皇沒有諡號有兩個原因。

    第一,秦始皇開創秦朝基業,是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始皇帝之名威震海外,普天之下無人不從。為了彰顯自己的獨一無二以及區別與春秋戰國乃至再往前的商周時期,所以始皇帝破天荒的用了皇帝這個稱呼,皇帝本身就代表了一種稱呼,往後只需要改個數字就行了,根本不需要諡號。

    第二,始皇帝對於君臣尊卑在某些時候看的很重,他不喜歡有人壓著自己也不喜歡有人對自己的政策不滿,更為重要的是他喜歡有人議論自己議論秦朝。這點大家可以很多史料上看到,昊童也不詳說。正因如此,再加上諡號是後世臣子百官給自己新增的,以臣屬議論君王實屬不敬,所以始皇帝也不需要別人給自己諡號。

    其次是武則天,對於武則天沒有諡號這個問題其實本身就不怎麼正確,因為武則天是有諡號的,而且諡號中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則天!

    我們現在所叫的武則天其實不是她的本命,武則天在入宮時的真名其實叫武珝(xu),是玉石的意思。武則天進宮後被李世民賜名為武媚,武則天登基後由自己創造了一個字並改名為武曌(zhao),這個字還是她自己創造的。神龍爭政變後武則天退位,在她死後諡號修改了數次,原本的帝號也被降為後號。最後確定她的諡號為則天順聖皇后,以前都是叫天后聖後!

  • 2 # 燈花物語

    秦始皇沒有諡號,這是明確的。而武則天是有諡號的,問題中說武則天沒有諡號,莫名其妙了。

    什麼是諡號?科普一下:自周朝開始,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諡或諡號。也就是說,這個諡號是後人給的評價,也算是蓋棺定論吧,有好、壞之分,如文、景、莊等,這是褒;厲、靈、煬等,這是貶。

    先說秦始皇為什麼沒有諡號。

    秦始皇明確反對給諡號這一做法。他或許是這樣想的:我統一六國、開創帝制、建立中央集權政府、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貨幣、修長城、擊匈奴……這樁樁件件,都是豐功偉績啊,我就是千古第一帝,不需要讓我的後人和臣子對我進行褒貶。再說,“子議父、臣議君”,這不是大逆不道嗎?始皇帝看不上眼的東西,說廢止便廢止了。秦始皇反對“子議父,君議臣”,這在司馬遷的《史記》裡有記載。

    秦始皇去世後,秦二世繼位,遵守秦始皇生前定下的規矩,沒有給秦始皇上諡號,這很正常。西楚霸王項羽是個大老粗,對諡號這樣的虛事應該是不屑一顧,或者是根本就想不到。之後,劉邦滅楚,西漢初立,百廢待興,劉邦這個務實的君王,估計也沒有給始皇帝送諡號的雅興。再之後的歷朝歷代的君王,想沒想過這個事,就不清楚了,但結果很清楚:秦始皇沒有諡號。“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在毛澤東著名的詩句裡,提到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四位帝王,唯一沒有諡號的便是秦始皇了。

    再說武則天。

    武則天自名武曌,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公元690年,她登上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中宗恢復唐朝,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后”。其後累諡為“則天順聖皇后”。

    所以,說武則天沒有諡號,是不對的。但武則天給自己立了一塊無字碑,這倒是個有意思的事。

    武則天死後與唐高宗合葬在乾陵,乾陵前面並列兩塊石碑,東面的那塊上面有五千餘字,是武則天為歌頌紀念唐高宗所撰寫的。西面的這塊卻未刻一字,據說是武則天給自己立的無字碑。清乾隆年間《雍州金石記》有記載:“碑側鐫龍鳳形,其面及陰俱無字。”

    武則天為什麼要給自己立無字碑呢?有四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用以誇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達。第二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還是不寫碑文為好。第三種說法認為,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聰明之舉,功過是非讓後人去評論。第四種說法認為,李顯位置尷尬,說好吧,母親卻曾害自己丟了皇位;說差吧,那可是親孃啊。說好說差都不合適,索性一個字也不刻。

    公道的說,武則天前後參與和掌握最高權力達五十年之久,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傑出的女皇帝。她改革科舉制度,抑制豪門壟斷,使得大量人才進入政治舞臺;她獎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並整頓均田制,做過許多符合民眾利益的事。可以說她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之治”,功勳卓著。當然,她任用酷吏,奢侈浪費,特別是私生活極為不堪,也多為後人詬病。

    雖說秦朝因暴政而短命,但秦始皇千古一帝的地位,誰能有爭議呢?而武則天那塊無字碑,也矗立在了歷史的星空中,閃耀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企業文化?對創新氛圍的構建有何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