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參考: 頂針:用上一句的結尾部分做下一句的開頭部分,使前後兩句首尾蟬聯,上遞下接,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針。 好處: 頂針的好處是能夠使原來彼此相對獨立的詩句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朗讀起來也顯得十分連貫,詩歌本身也會給人一氣呵成之感。漢末樂府民歌《平陵東》就熟練地運用了這種方法。有詩句與詩句之間採用頂針方法的,如宋代詩人王十朋的《杜鵑巖》: 遊宦三年樂事違,巖花笑我鳥催歸。 歸來又被巖花笑,笑我登巖何太稀。 有些詞曲,部分句子需要重疊,實際上也等於採用了頂針方法,如南宋劉克莊的一首《憶秦娥》: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此詞兩處頂針,將上下片前後兩部分的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使我們體會到作者藉此詞表達了對北方淪陷區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復的偏安政策強烈不滿,對時世滄桑的無限感慨。可見在詞曲中區域性使用頂針手法效果也非常好。 也有章節與章節之間,詩與詩之間採用頂針方法的。如王安石《憶金陵三首》,每首絕句間都用頂針的方法加以連線:“覆舟山下龍光寺,玄武湖畔五龍堂。想見舊時遊歷處,煙雲緲緲水茫茫。”“煙雲緲緲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追思陳跡故難忘,翠木蒼藤水一方。聞說精廬今更好,好隨殘汴理歸煌。”
僅供參考: 頂針:用上一句的結尾部分做下一句的開頭部分,使前後兩句首尾蟬聯,上遞下接,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針。 好處: 頂針的好處是能夠使原來彼此相對獨立的詩句緊密相連,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朗讀起來也顯得十分連貫,詩歌本身也會給人一氣呵成之感。漢末樂府民歌《平陵東》就熟練地運用了這種方法。有詩句與詩句之間採用頂針方法的,如宋代詩人王十朋的《杜鵑巖》: 遊宦三年樂事違,巖花笑我鳥催歸。 歸來又被巖花笑,笑我登巖何太稀。 有些詞曲,部分句子需要重疊,實際上也等於採用了頂針方法,如南宋劉克莊的一首《憶秦娥》: 梅謝了,塞垣凍解鴻歸早、鴻歸早,憑伊問訊,大梁遺老。 浙河西面邊聲悄,淮河北去炊煙少。炊煙少,宣和宮殿,冷煙衰草。 此詞兩處頂針,將上下片前後兩部分的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使我們體會到作者藉此詞表達了對北方淪陷區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南宋小朝廷不思恢復的偏安政策強烈不滿,對時世滄桑的無限感慨。可見在詞曲中區域性使用頂針手法效果也非常好。 也有章節與章節之間,詩與詩之間採用頂針方法的。如王安石《憶金陵三首》,每首絕句間都用頂針的方法加以連線:“覆舟山下龍光寺,玄武湖畔五龍堂。想見舊時遊歷處,煙雲緲緲水茫茫。”“煙雲緲緲水茫茫,繚繞蕪城一帶長。蒿目黃塵憂世事,追思陳跡故難忘。”“追思陳跡故難忘,翠木蒼藤水一方。聞說精廬今更好,好隨殘汴理歸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