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扇門人jgy
-
2 # 因果不空001
一個人能否開悟,和吃什麼並沒有關係,開悟是指明白了真實的道理。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想法和事實也有很大的偏差,當一個人長時間透過實踐和思考,糾正了錯誤認識,讓自己的想法更接近實際接近真理,那就是開悟了。
比如兩個同學,一個數學很好,一個很差,即便他們每天吃完全一樣的飯菜也難以改變。有數學天賦的同學,老師點撥一下他就通了,類似的題他全會做。沒有數學天賦的同學,怎麼講他也不明白,好容易讓他搞懂了一道題,另一條類似的題他還是不會。
魯達魯智深天性善良,具有佛性,這就是天賦,天賦是無價的與生俱來的,花多少錢也買不到,只有善良者才有慈悲心才能悟到成佛,魯智深天生就慈悲,見不得他人有難。鎮關西欺壓賣唱女,別人看到會
當戲看,魯智深就受不了這個,拔拳打死欺壓弱者的鄭屠夫。高俅陷害林沖,解差半道要害死林沖,魯智深千里悄悄跟隨暗中保護,野豬林裡,魯智深可以殺掉解差,卻饒恕了他們。無賴偷菜,想耍弄魯智深,魯智深也饒恕了他們。梁山好漢中,沒有人能像魯智深這樣要慈悲心,所以魯智深得道了。
-
3 # 文化一家人
和尚是佛教徒,佛教是吃素的,不能喝酒吃肉。
但魯智深在五臺山的文殊院出家,又是喝酒又是吃肉,明顯違背了佛教的清規戒律。於是智真長老只好把他打發到東京的大相國寺。大相國寺的智清長老雖然收留了魯智深,卻安排他看守菜園子,並沒有介入到佛教徒那些繁文褥節。打那以後,魯智深不論是在二龍山落草,還是上梁山當步軍總頭領,事實上都已經脫離了佛教的清規,與那些戒律沒啥關係了。
於是,問題來了——
既然魯智深沒有遵守佛教的清規戒律 ,為什麼最後還能參悟坐化昇天呢,這不是矛盾麼?
我認為,這件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解釋。
一、《水滸傳》是虛構的文學作品,既然是文學作品,其人物形象就必然按照其自身發展的規律來刻畫和考量。魯智深是深明大義的俠士,他心地善良純潔無瑕,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懲惡揚善除暴安良。而要做到這一點,也就不可能脫離紅塵萬念皆空,不可能循規蹈矩地不喝酒不吃肉不殺生。
二、這裡有個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問題。清規戒律固然是佛家的要求,但畢竟只是一種外在形式,更重要的而是積德行善內在的行動。如果沒有實際行動,其外在的形式又有什麼意義呢。魯智深恰恰是忽視形式而重在內容,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積德行善解人危難。因此可以說他才是純粹的佛家弟子。
三、魯智深的一生,可謂是佛教積德行善的大集合。從解救金翠蓮父女三拳打死鎮關西,到火燒瓦罐寺除掉丘小乙和崔道成這兩個欺男霸女的惡人,再到大鬧桃花村解救劉太公和他的女兒,又到野豬林救出林沖並把他一路護送到滄州。他縱貫一生的俠義壯舉,與佛教的宗旨是一脈相承的。
總結:望遠處的是風景,看近處的才是人生。
錢楊絳先生的名言警句,用在魯智深身上可謂恰如其分。喝酒吃肉無非是遠處的風景,而懲惡揚善積德行善才是真正的人生。
因此,魯智深可謂悟到了人生的真諦,他能夠參悟坐化昇天,是符合人們善良的心理,是能夠被人類所接受的。
回覆列表
因為佛法是靠悟的,靠清規戒律管出來的不一定能理解佛法的,清規戒律只是去約束管不住自己的人,對自律的人不需要清規戒律,魯智深雖然有時會犯清規戒律,開開葷喝喝酒,但他也會自悟,最後他終於悟到佛法而參悟,從而坐化而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