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虛老魔
-
2 # zhaojun263
我們人類的未來早就被規劃好了,我們再努力也沒用,需要你存在你就存在,不需要你存在你就得滅亡,你看天上的星星,他們一直都在那注視著我們,歷史上的每一次災難和戰爭都和他們有直接的聯絡,人類的命運不在人類的手裡,而在他們手裡,他們是誰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他們應該就生活在月球的背面
-
3 # 科普大世界
火星是地球的鄰居,也是太陽系中和地球表面最為相似的行星,對它的探索價值巨大。今年也被認為是中國火星探索的元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中國將於今年7-8月間實施“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並且一次性完成火星“繞、落、巡”三大任務。
火星距離地球最近才只有5500萬公里,今年恰逢火星與地球靠近的過程中,因此被認為是火星探測器發射視窗期,這樣的機會每26個月才會有一次,因此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希望在今年探測火星,不過也有訊息稱俄羅斯和歐洲空間局取消了今年的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但是還有中國、美國和阿聯酋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發射計劃照常進行。
火星探測器發射之後,要飛行4~6個月的時間才能到達火星軌道附近,大約在明年初的時候,我們的火星探測器會被火星引力場捕獲並圍繞其執行,在繞行的過程中,探測器將對火星進行遙感測量,收穫關於火星的諸多初步資料,這是火星探測中的“繞”。
接著火星探測器中的降落部分和火星車將啟動降落火星的任務,透過4個階段逐步減速,最終使地面探測器平穩到達火星表面,降落的過程非常需要技術含量,是對火星探測技術的一大考驗。
地面探測器成功降落到火星表面之後將釋放火星車,在火星地表行走巡視,它將依靠自身攜帶的電池工作90個火星日(一個火星日約等於24.6小時)左右,對火星土壤和岩石成分等進行檢測分析。
火星探測就是中國的“天問一號”任務計劃,那麼接下來還有什麼樣的天文探索計劃呢?其實中國的“天問”系列航天任務就是對太陽系中的行星進行探測,在這次火星探測任務完成後肯定還有後續計劃,如天問二號,天問三號等等,包為民院士還說中國還計劃在2030年左右對木星和土星等執行飛掠式探測,也就是說中國家發射深空探測器,在向外飛行的過程中,一路探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柯伊伯帶天體等,有點類似於美國的旅行者1號,但是今後的技術肯定要比幾十年前的旅行者1號先進得多。預計到建國100週年左右時,中國發射的探測器能夠航行到太陽系邊緣,毫無疑問屆時那個探測器將是中國發射的飛行距離最遠的探測器,只是還不知道這樣的探測具體執行計劃如何?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中國在天文探測和研究方面會逐步走向引領世界和造福全人類的高度。
參考資料:
《中國青年網》6月2日文章《中科院院士包為民:今年7-8月間將實施“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任務》
-
4 # 科學日記
人類如果實現了在火星登陸並且大規模移民,下一個星球人類最感興趣的會是哪裡?除了火星之外,人類比較感興趣的星球是土衛六和木衛二,但是人類可能對於土衛六更感興趣,雖然說土衛六與地球相隔比較遠,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會更熱衷於探索土衛六。
土衛六是太陽系內唯一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你要清楚,在地球上的大氣層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受宇宙射線的危害,使地球表面溫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不會像月球表面一樣晝夜溫差。而土衛六上存在大氣層,也就意味它能夠使地表溫度保持在一定範圍內,但是由於土衛六距離地球太遠,溫度過低,不適合生命的生存,另外土衛六上沒有,這對於生命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制約。
但是科學家透過探測土衛六,發現土衛六上含有豐富的有機化合物和氮元素,這跟早期地球生命形成的環境非常相似,土衛六上含有的氰和脛在特定條件下是可以生成腈,如果土衛六存在水的情況下,腈在有誰的條件下可以水解為羧酸和胺類物質,而這兩類物質是作為氨基酸的重要來源,因此探索土衛六也有助於瞭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史。
其實在2019年6月的時候。NASA也宣佈了探索土衛六的計劃,他們計劃於2026年向土衛六發射“蜻蜓號”,飛行8年後將會到達土衛六,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土衛六的化學成分。
回覆列表
木衛三
2015年3月12號,NASA表示,木衛三上有水!在它的冰層下有一個巨大的海洋,足有十萬米深,水的存在意味著氧氣的存在,而且木衛三具有磁場,有一個微弱的大氣層,這些條件看起來跟地球似乎都跟相似,但還有一個因素我們沒考慮到,由於木衛三是木星的衛星,所以它很冷,平均溫度是-174℃!
這麼低的溫度,我們顯然不能直接適應!
我們將木衛三跟火星對比一下,移民火星需要改造的東西太多了,但移民木衛三,或許僅有一個溫度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