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62334253549

    很想為父親寫些什麼,許久許久了……但不知為何,每當提起筆寫下“父愛”時,卻理不出頭緒來。再過幾日,就是父親節了,有感於父愛的深沉綿長,那經年累月埋藏在心靈深處的思緒不禁湧上心頭。 《我們的父親》收錄了25位性格迥異卻情感真摯的父親,無論是英俊瀟灑還是其貌不揚,無論是能說善道還是沉默寡言,但唯一不變的品質就是如同一座高山那般巍峨、那般雄偉,任憑歲月流逝,莫顧日月變遷,我們的父親仍舊無怨無悔地將滿腔的關愛化作兒孫點滴的回憶。此去經年,我們應當以什麼樣的文字去紀念這位遮風擋雨的英雄。

    睹物思人,是散文的傳統寫法,在魯彥的《父親的玳瑁》中,由一隻在牆腳跟刷然而過的黑貓影子,追憶起在父親膝下的日子。也許玳瑁不過是一隻小小的獸,卻承載著父親人生最美好的回憶以及對兒孫的安慰。玳瑁不是無情物,悲痛之情力透紙背,然而魯彥不吝筆墨的真實用意在於珍藏那段割不斷、理還亂的思念,積蓄逝人已去的不捨與懷想。

    “我與父親有一扇門,我從來沒有試圖推過它,也沒有想到過把它拉開”,張執浩在《與父親同眠》訴說自己一輩子也沒有感受過父親的溫暖,“最近的距離莫過於父親的膝蓋與馬太的腦袋”,這是一個頗有懸念的開篇,吸引讀者對父子刻意保留的距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父親談起他的父親時,我在黑暗中眨巴著疲倦酸澀的眼睛,慶幸的是我以體溫將母親留下的床位重新焐熱了,從此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那扇門已然不存在,我才真正走進了父親的精神世界。 《悲哀的玩具》是一篇欲揚先抑的作品,幾乎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訴說自己不幸的童年,只是在最後的隻言片語中突出了父親之於我生命的意義。“父親在野外忙,母親在家裡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給我講故事、唱村歌”“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總是自己一個人,街上的孩子們都不和我一塊遠”早年,李廣田對父愛的缺失是耿耿於懷的,比起母親的慈愛,彷彿我不是父親的孩子,而是十足的陌生人。若說沒有恨,那隻能是自欺欺人,但是李廣田卻在後來的日子裡漸漸地恨不起來了,因為他懂得了人間的愛未必都寫在臉上,而應該印在心中。

    與其說《我們的父親》是回憶童年、思考人生,不如說在分享父愛,傳遞親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生命的歷程中,父親關注的不僅是兒孫的衣食住行,還有兒孫心靈深處的美與惡、苦與樂。書中的父親無一例外地從苦難碾碎的閱歷中,篩出飽滿的種子,植入兒孫的生命中,毫不保留地予以給養和呵護,培育著兒孫心靈深處一片開闊的精神高原。是啊,生而為人,生而為兒孫,我們多麼渴望把自己的小手永遠地放在父親的大手裡真切的感受那厚重的父愛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柴油發電機用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