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露一介介

    按照傳統的說法,帝堯放棄了自己不肖的兒子丹朱,將天下共主之位讓給賢德的帝舜,而帝舜也放棄了自己無能的兒子商均,把天子之位讓給功蓋天地的大禹。這種傳位以德不以親的做法,稱作“禪讓”。然而這種說法有多少真實性呢?主張禪讓說法的,主要是後世的儒家學者,最早記載的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尚書》。然而,儒學家終究不是史學家,儒家主張禮治,強調傳統的倫常關係,尤注重人與人之間倫理關係等,因此極力推崇所謂的“大同”社會。對“禪讓”持截然相反觀點的有《韓非子》和《竹書紀年》。《韓非子·說疑》中記載說: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竹書紀年》中說:堯之末年,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丹朱,使不與父相見。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大家都知道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者,法家可不會虛構什麼理想的社會;《竹書紀年》是戰國時期魏國的史書,比司馬遷的《史記》要早幾百年,而且是國家正史(《史記》並不是國家正史)。司馬遷在《史記》中引用《尚書》記載了禪讓的故事,然而,一些史料,特別是甲骨文的大量發現,證明《史記》中有很多錯誤之處。相反,甲骨文的記錄與《竹書紀年》的內容驚人一致。堯舜時代以前已形成子傳父業的傳統,不可能到了堯舜突然來個“禪讓”,據記載,黃帝之後傳位給其孫顓頊,顓頊之後傳給其侄帝嚳,帝嚳之後傳給其子摯,摯不仁,諸候立摯的弟弟堯為帝。從以上帝傳譜系來看,基本上是子傳父業,堯也是黃帝的後代,因其兄摯昏庸無道才被諸侯立為君主的。而禹以後,就是公認的“家天下”,因此,歷史上出現這樣一個“禪讓”的真空時期,也不於理不通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隆平的成就(簡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