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348142360111

    80mm=8cm。

    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公里{千米} (k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微米(μm)、奈米(nm)、皮米(pm)、飛米(fm)。

    常用換算關係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釐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換算關係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釐米(cm) = 100毫米(mm)。

    擴充套件資料:

    國際單位制的長度單位“米”(meter,metre)起源於法國。1790年5月由法國科學家組成的特別委員會,建議以透過巴黎的地球子午線全長的四千萬分之一作為長度單位 — 米,1791年獲法國國會批准。

    為了製造出表徵米的量值的基準器,在法國天文學家捷梁布林和密伸的領導下,於1792~1799年,對法國敦克爾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羅那進行了測量。1799年根據測量結果製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鉑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兩端之間的距離定為1米,並交法國檔案局保管,所以也稱為“檔案米”。這就是最早的米定義 。

    使用米原器作為米的客觀標準也存在很多缺點,如材料變形測量精度不高(只能達0.1μm),很難滿足計量學和其他精密測量的需要。另外,萬一米原器損壞,複製將無所依據,特別是複製品很難保證與原器完全一致,給各國使用帶來了困難。

    因此,採用自然量值作為單位基準器的設想一直為人們所向往。20世紀50年代,隨著同位素光譜光源的發展。發現了寬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譜線,加上干涉技術的成功,人們終於找到了一種不易毀壞的自然標準,即以光波波長作為長度單位的自然基準。

    參考資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證駕駛摩托車一定要拘留15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