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八員外

    我們看《紅樓夢》一定不能只看表面,主題最關鍵,否則往往不懂作者的意圖。這裡表面是眾人參禪,實際卻是丹法的煉藥。焚花散麝那是和合四象,最後要歸於混沌。寶玉在二人的引導下懂得了歸虛的意義,無有立足,合於自然,才能煉藥。不知讀者能否看透這一層?所以這裡是假禪說道的。

  • 2 # 宛如清揚

    林黛玉不僅參禪,最後開悟了,你信麼?

    我信。

    寶釵過生日時點了一出關於魯智深的戲,回去後寶玉寫了一首偈:“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寶玉此時的參禪,應該還只是停留在表層,賈寶玉出身高,在家族裡是極為受寵的,他的人生,還沒有遇到什麼挫折,在他的世界裡,只要林妹妹和他心意相通就行,姐姐妹妹,能和他一起玩,長久地在一起,人生也就圓滿了,至於什麼是人生,終極是什麼,為什麼林妹妹老和他想岔了,他很苦悶,卻沒想明白。

    第二天,寶釵黛玉來看時,議論紛紛,黛玉問著說著看著,在他的偈子後加一句“無立足境,是方乾淨。”這麼一加,就很有意味了。人生大道最高境界是什麼?是本我自我一起,分不清,天地萬物合一,才是真正的乾淨,真正的悟道。

    林黛玉最後開悟了嗎?我覺得是的。

    或許有人認為林黛玉臨死時,都哽著喊寶玉,是沒有開悟的表現,可是咱也得認清事實,那就是後四十回對前八十回,並沒有完美延續,黛玉死時,究竟會喊什麼,是和晴雯一樣叫娘,還是喊寶玉,或者乾脆什麼都不說,我們都無從知道,只能從前八十回裡,找到一些細枝末節,以資證明。

    其實黛玉是悟了的。

    悟人生,不過是悟離散,悟生死。

    離散是人生常態,沒有誰真可以永遠在一起。寶玉是個喜聚不喜散的人,他特別愛熱鬧,他希望姐姐妹妹永遠在一起,不要分開。但是這世間哪會有什麼不散的人呢?天地萬物,都有生死枯滅,人也無法超然。林黛玉說:“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看來是有些傷感,有些消極,但是當失去變成常態之後,看淡是最好的態度。

    林黛玉很小的時候,弟弟就夭亡了,然後母親也走了,到得賈府幾年後,父親也去了,她徹底成了孤女,生活在賈府,別人都有父母兄弟,只有她沒有,所以她特別渴望親情,也因此對賈母和寶玉對她的疼愛,特別珍惜。但是得到了,越容易怕失去,她也就越傷感。後來,漸漸明白,再害怕,也終於留不住,所以,她在葬花時唱的那些,飛鳥都驚了,太悲了。她說:“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悟透了世間自然萬物的她,明白死並不是絕路,只要清清白白地走,是一件好事。

    所以,她對自己的生命,並不是很看重。賈母寶玉擔心她,讓紫鵑等人催她吃藥,惜命,她也會去做,卻不積極保養,她明明知道自己眼淚快乾了,卻也順其自然,並沒有多做其他無用功。對於生死,她看得很淡了,面對必然的結局,她豁達了,就算寶玉作《芙蓉誄》無心提到他們,她也並沒有勃然大怒,而是笑笑催他快去做正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喝白酒對身體有好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