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outhCross
-
2 # 北玄武
甘地在印度獨立過程中確實起著很大的作用,甘地在印度是靈魂人物,正因為有甘地的存在,印度人才得以凝聚起來,實施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而這種和平性獨立運動,贏得了國際社會,甚至英國國內部分人士的同情,最終英國無奈,允許印度獨立。
那麼,沒有甘地會如何?印度自英國獨立是大勢所趨,沒有甘地,印度獨立或許會延遲,但是由於二戰之後,英帝國實力不濟,已經無力阻撓,印度最終還是會獨立。當然,沒有甘地,或許還有甘天,甘海等靈魂人物出現,如果這樣,最終結果和後來的印度獨立也差不多。當然,還可能有比甘地更強凝聚力的甘宇宙出現,那樣的話,或許印巴凝成一體從英國獨立。
英國二戰之後,實力大為衰減,已經無力控制印度,而印度本身民族意識覺醒,不甘心受英國殖民統治,加上印度本身是一個強大的實體,有能力和衰落的英國對抗,這三個因素導致印度必然會獨立。而甘地以及不合作運動,很重要,決定了印度獨立過程中的具體形態,但是如果沒有這些,印度也會獨立,只不過會是另一種或快或慢程序,或更強大,或稍微弱小的印度而已。
謝謝邀請。
印度獨立,是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後所出現的結果,並不是一句「甘地的非暴力抗爭」就能解釋的事。印度成功獨立不單單是由於甘地消極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非暴力抗爭」手段,而是複雜的政治角力及印度本土的流血衝突促成的結果。
英國著名作家George Orwell就曾在《Reflections on Gandhi》中提出:「如果俄國也有一個甘地,他能夠成功爭取到什麼?只有當非暴力抵抗的觀念碰巧同時降臨到俄國民眾的腦子裡時,俄國民眾才有可能進行非暴力抵抗;即便如此,從烏克蘭饑荒的歷史來看,那也不會有任何效果。」
Orwell認為,「只有英國才能孕育出甘地」。因為非暴力抗爭首先需要一個擁有集會結社的自由以保障群眾結成、以及足夠的新聞自由以便吸引外界(諸如媒體)的注意的地方,而英殖政府正正滿足了這兩個條件。
在當時的印度獨立運動中,除了廣為人知的精神領袖甘地,其實還有負責實務的政治領袖尼赫魯 — 也就是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而甘地「完全反對暴力」的立場,在1930年代起就和尼赫魯領導的國大黨產生了嚴重的衝突,以至於逐漸脫離了印度獨立運動的實際領導層。這也是為什麼在後期的印度獨立運動中,會漸漸由甘地的「非暴力抗爭」演化成為非武裝及武裝流血衝突。
最終英國在內外夾擊、加上保守黨領袖邱吉爾在1945年被工黨取代的情況下,主動提出印度獨立方案,才有了所謂的「印度和平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