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優美如夢似嬌

    商周禮制十五而笄;西漢深衣制,上襦下裙,街市羅衣飄飄;南北朝衣身緊貼,對襟直領衣袖細窄,引入胡服風範;唐中前期小頭鞋履窄衣裳,披帛半臂興盛;晚唐時世寬妝束,衣裙寬鬆;宋尚素雅;明霞帔比甲興盛;清漢族傳統服飾終結,滿族特色的旗袍影響至今。

    以往對於這一歷史時代的衣著我們近於極端無知。直到近年,才從始皇陵前發現幾件大型婦女坐俑,得知衣袖緊小,梳銀錠式後垂髮髻,和輝縣出土戰國小銅人實相近,與楚帛畫婦女髮髻亦相差不多。最重要的發現,是衣著多繞襟盤旋而下。反映於銅器平面圖像上,雖不甚具體,反映於木陶彩俑、銅玉人形等立體材料上,則十分明確。腰帶邊沿彩織裝飾物,花紋精緻處,多超過我們想象。由比較得知,這種制度,一直相沿到漢代,且具全國性。

    至兩晉衣著特徵,婦女如干寶《晉紀》和《晉書·五行志》說的衣著上儉而下豐(即上短小,下寬大),髻用假髮相襯,見時代特徵。因髮髻過大過重,不能常戴, 平時必擱置架上。從墓俑反映,西晉作十字式,尚不過大。到東晉,則兩鬢抱面,直到遮蔽眉額。到東晉末齊梁間改為急束其發上聳成雙環, 名“飛天”,鄧縣出土南朝畫像磚上所見婦女有典型性,顯然受佛教影響。

    隋統一中國後,文帝一朝社會生活比較簡樸。從敦煌壁畫貴族進香人,到青白釉墓葬女侍俑比較,衣著式樣均相差不多。特徵為小袖長裙,裙上系及胸。

    談唐代服飾的,因文獻詳明具體,材料又特別豐富,論述亦多。從唐初李壽墓中出土物,伎樂石刻繪畫,及傳世《步輦 圖》中宮女看來,初唐衣著還多沿隋代舊制,變化不大。而伎樂已分坐部和立部。由新疆近年出土墓俑,及長安新出唐永泰公主、懿德太子 諸陵壁畫所見,得知唐代“胡服”似可分前後兩期,前期來自西域、高昌、龜茲,間接則出於波斯影響,特徵為頭戴渾脫帽,身穿圓領或翻領小袖衣衫,條紋卷口 褲,透空軟底錦靴。出行騎馬必著帷帽。和文獻所稱,盛行於開天間實早百十年。後期則如白居易新樂府所詠“時世裝”形容,特徵為蠻鬟椎髻,眉作八字低顰,臉 敷黃粉,唇注烏膏,影響實出自吐蕃。

    宋人衣著特別值得一提的,即除婦女高髻大梳見時代特徵,還有北宋一時曾流行來自契丹上部著宋式對襟加領抹(花邊)旋襖,下身不著裙只著長筒襪褲的“吊墩 服”,即後來的“解馬裝”,影響流行於社會上層,至用嚴格法律禁止。

    婦女花冠起源於唐代,盛行於宋代。名稱雖同,著法式樣迥異。唐代花冠如一頂帽子套在頭上,直到髮際。至於宋代花冠,則 系用羅帛仿照真花做成。宋人尚高髻,向上直聳高及三尺,以至朝廷在皇佑中不得不用法律禁止。原因是當時花冠多仿擬真花。從人形衣著言,在蓬鬆髮際加一點翠金步搖釵,實純粹當時標準式樣。如再加一像生花朵,則近於“畫蛇添足”、不倫不類矣。這種插戴在唐代為稀有少見,在宋則近一般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和蘋果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