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借古喻今,是現代社會中非常常用的一種方法,它被直接引申到現實社會中,然後比附和發揮,用不好會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該如何正確看待?
2
回覆列表
  • 1 # 江渚漁樵452

    相對於看待歷史是以古喻今,我更傾向於將歷史看做是以史為鑑。任何事物的發生都有其相關性和必然性。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讓後人去借鑑。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史也是如此,歷史上發生的每一件故事,都會重複的再發生。作為後人,以發生的歷史為借鑑,力爭去改變命運。

  • 2 # 科壇春秋精選

    記得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在我看來,歷史就是一面鏡子,它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靈。

    其實有沒有學透歷史,看看為人處世就可以窺見一斑。那些飛揚跋扈,非常高傲,自詡了不起,自我感覺超級好,非常淺薄的所謂人物都是歷史功底比較差的,也就是一些愚人。那些謙虛謹慎,認真踏實的人可能就是你身邊的智者。

    古往今來,我們的很多想法,很多欲望,很多設想,古人們早就實踐過了,並不是自己的獨創,我們不比古人聰明。比如榮華富貴是多少人的夢想,我們翻開史書,前赴後繼,有多少家族起起伏伏的,得到權勢又失去權勢,有些甚至跌落到被滿門抄斬,誅滅九族。沒有見到一個鼎盛過的家族可以永恆不變地立於主宰地位。往往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所以呢,對於財富的看法,我們也可以運用到今天的生活,追求美好生活是人類的目標,但是就算經濟條件再好,我們也不能鋪張浪費,奢華糜爛,那樣我們可能就會腦袋不清醒,會喪失鬥志,最後迎來可悲的結局。對於權力的想法,也可以放到今天,任何一個人的權力都不會是長久的,我們的生命也是有限的,必須用手裡的權力為國家為老百姓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自我膨脹,任意揮舞,這樣的結局也是可悲的。

    所以我們翻看很多綿延很多代,名人迭出的家族家訓,就非常感慨。比如江南的錢氏家族,出了很多科學家和文學家。錢三強、錢偉長、錢學森、錢穆、錢鍾書等大家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錢氏家訓有一些非常有名的句子,“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皆當無愧於聖賢”、“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忠厚傳家,乃能長久”。

  • 3 # 手機使用者22598005570

    題目太大。我的理解是:歷史事件包括人物,要有人記錄反映當時的情況,傳遞後人知曉。現實社會發生情況,前車之鑑,事實上說預先參照很難,一般是事後對比。叫事後諸葛亮。有必要學習歷史提高思維能力。

  • 4 # 學動春風

    普羅大眾怎麼看待歷史在現實社會中的運用,甚至專家學者怎麼看待歷史在現實社會中的運用,實際上毛用也沒有。因為,歷史,根本不是這些人所能左右的。康熙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從這個角度上講,他這話還是不錯的。

    弗朗西斯·培根曾經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這一類話,我們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就說過,那幾句話大家幾乎都耳熟能詳:“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這話倘若說給別人聽,固然不能算錯;但是如果是說給自己聽 ,則十有八九都會落空。

    歷史上的帝王將相,對歷史,大都是熟稔的,至少要比我們許多人瞭解。我們可以翻一翻歷史,你就會發現,不論是世界史還是中國史,都有許多相似的情節,特別是政權傾覆時的狀況,簡直如出一轍。因此,才有人感嘆:“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大作家馬克·吐溫也說:“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總是押著相同的韻腳”。試想一下:不會簡單的重複,實際上是不是說歷史還是在重複?倘若人們真能吸取歷史教訓、借鑑歷史經驗,那麼,在歷史上怎麼還會有重複的事件發生呢?

    我們看一看《史記》的夏本紀和殷本紀就會發現:這夏桀王和商紂王作死的方式咋這麼接近呢?甚至,連他們殘害大臣所用的酷刑一一炮烙之刑的發明權 ,歷史學家都在爭論到底應該屬於夏桀王呢還是該屬於商紂王?如果我們把史書繼續翻閱下去,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亡國之君 ,最後都是昏聵的、都是奢侈的、都是沉溺女色的。歷史上寫得那麼清楚,這些情況都將導致亡國,如果他們能把這些歷史在現實社會中加一應用,或者換句話說,歷史真的能在現實社會中被應用、被正確應用,他們還會重蹈覆轍嗎?

    我們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即1940年6月22日法國貝當政府向德國投降時,希特勒所選定的投降書籤字場所,居然和四十年前一戰結束時法國逼迫德國簽署投降書是同一個地方一一法國貢比涅森林邊上停靠的福煦車廂裡!這不是莫大的諷刺嗎?

    倘若歷史真能在現實生活中被正確運用,哪裡還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

    我個人覺得,歷史,不過是能夠告訴我們,此前曾有過什麼樣的人、發生過什麼樣的事兒,或者給窮困的書生以賺取一碗白飯的資本、給固守“三不朽”信念的老儒以自慰的麻藥。倘若還想尋出此外的深意來,我總覺得很微茫。

  • 5 # 海誠264

    歷史是一面鏡子,她可以豐富我們的內涵而美化我們的外表,但她只是個演習場,是靜態的,現實生活是動態的,是有犧牲的。我們從歷史中得到豐富的內涵,還得到實踐動態中去平衡鍛鍊,鍛鍊、鍛鍊再鍛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給媽媽買一條金項鍊,怎樣才能徵得媳婦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