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孚鑑

    李元霸是隋唐演義裡的人物,魯智深和武松則是水滸傳裡的人物。李元霸力大無窮,日隋唐第一好漢。那是不容置疑的,魯智深倒拔楊柳,力氣也不小。

    本來他們是兩個地方的人物,沒有可比性,若真要一比,應該是李元霸力氣大點。

    眾所周知,李元霸和宇文成都一個是第一,一個是第二。但是他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李元霸可以秒殺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雖然也力大,但是卻是凡人,在小說中,他每次和排在第三的裴元慶打,都會敗給裴元慶,不是裴元慶比他厲害,而是每次他們打的時候,宇文成都都和排在第四五六的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打了好久了,力氣消耗不少。

    所以每次裴元慶都能減個便宜。能打敗宇文成都。

    而魯智深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不能打長久戰,不能餓,在水滸傳裡,很多地方,都寫到,魯智深因為餓,連一個僧人一個道人都打不過!

    這樣他的力氣就消耗很快,力氣值也大大減少。要是和李元霸比力氣,兩個都力氣大,肯定會消耗的更快。

    而李元霸,就好像是個神人,他就是一個機器型的人物。根本不知道累是何物。所以才有李元霸大戰四明山的成就。

    還有就是他們的兵器,李元霸的雙錘重幾百斤,而魯智深的禪杖重幾十斤。

    這樣一比,不能看出魯智深和李元霸,誰的力氣更大些!

  • 2 # 燭影斧聲

    魯智深和武松兩個人物出自水滸。而李元霸的出處很多,幾乎所有隋唐類的小說中都有李元霸,而且不同版本的李元霸實力差距非常大。

    比如單老的評書隋唐演義中李元霸雖然是隋唐第一好漢,但是與宇文成都的最後交鋒酣戰八十回合才取勝;與羅士信比拼力氣只是略佔優勢。所以對比這一部,可以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和赤手打死老虎的武松是可以在力氣上和李元霸一較高下的。

    而到了興唐傳中,李元霸力氣變得大了,武藝卻不是頂尖。與羅成單挑,沒幾個回合就招架不住,腿上中了一槍;最後決戰宇文成都的老師魚俱羅,被九十高齡的老將用回馬刀斬殺。不過既然單純的比拼力氣,這部的李元霸應該說是遠大於魯智深和武松的。

    李元霸被神化的主要出處來自興唐傳。在介紹的時候,直接點明李元霸捻鐵如泥,雙臂有四象不過之力,勝過項羽,一對大錘八百斤,是金翅大鵬臨凡。我倒是覺得他不是大鵬臨凡,是大鵬附體,這根本就脫離了人類的範疇。和這版的李元霸相比,魯智深、武松和他的差距就相當於剛出生的嬰兒和舉重世界冠軍。

    所以說不同的小說人物進行對比,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如果您看過殘唐五代演義,其實就會發現,說唐中的李元霸基本就是照搬了殘唐裡的李存孝。

  • 3 # 龍久於池

    討論這個問題,還是先看他們使用的兵器。

    魯智深要打一條一百斤的禪杖,鐵匠不認可,說關王刀可就81斤,建議打條62斤的水磨禪杖,鐵匠還說“使不動人休怪小人”。魯智深沒有罵王鐵匠狗眼看人低,依了王鐵匠。

    武松用的是兩把戒刀,他沒嫌輕沒嫌不稱手,而張青和孫二孃覺得兩把戒刀配武松正正好。

    李元霸兩隻大錘各重四百斤,共八百斤,魯大師、武行者的兵器與他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

    再看看他們的耐力。

    武行者景陽崗打虎後累壞了,一步一步捱下山崗。魯大師在瓦罐寺餓了,禪杖就嫌重了,武力大減。兩人的耐力極限可以看出來了。

    李元霸匹馬雙錘,一下午將十八路反王185萬人馬殺得只剩65萬,平均每秒打死55人。這耐力,魯大師、武行者與他更不在一個數量級。

    現在比較他們的力量。

    魯大師的力量體現在倒拔垂楊柳,那力量讓我想起大象用鼻子當吊車,大象鼻子捲起樹幹一提就把樹拔了。三國裡的許褚倒牽二牛,牛吧?而李元霸是四象之力,魯大師五大三粗,跟瘦猴一樣的李元霸比力氣,最多1/4的力氣吧。

    武行者的力量體現在把石墩拋到天上再接住,眾人駭然。但這石墩三四百斤,比不上李元霸的一隻錘重。當然武行者也有值得驕傲的地方,他接住了拋到天上的石墩,而李元霸舉錘砸天,一副趙日天的架勢,沒接住落下的大錘,死於雷霆之中。

    小說越往後越能吹,李元霸力氣當然比魯、武二人大。

    看武俠小說,首先出場的人能用手磨碎綠豆,接著出場的人能用手指在石頭上寫字,跟刻章一樣的效果,簡直是駭人驚聞。再接下來高手出場,原來狂虐綠豆和石頭的人就是渣渣,最後的大boss出場,讓高手們也成為菜鳥。總之後來者居上。《水滸傳》是明初作品,《說唐演義》是清代作品,按後來者居上的原則,李元霸力氣自然比魯大師、武二郎大。

  • 4 # 發展

    首先不是一個朝代的事兒,沒有可比性,李元霸是隋唐時期,魯智深和武松是宋朝時期。就個人來看應該李元霸力氣大些,因為李元霸的兵器都比魯智深和武松的重,魯智深能拔垂楊柳力氣要大於武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預算八九萬,除了飛度還可以買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