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上,家中長輩逝世,晚輩(子、女、媳、孫)得守孝(守喪)3年。3年期間,孝眷們得根據時間而穿孝服,漸漸由重轉輕,直到換紅,表示哀隨日減,由兇復吉。這段守孝期,孝眷不可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不可參與任何紅白事,不可去歡樂場所、電影院,不可婚嫁兒女,逢年過節不慶祝等等。守孝3年是古老的傳統。《禮記》雲:“3年的喪期,是依據什麼制定呢?回答是︰這是根據內心哀痛的程度制定的禮法……有血氣的動物中感情最豐富的是人,所以對自己的父母會終身懷念的。如果由著那些心術不正,放蕩不羈的人,那麼他早晨死了父母,晚上就忘了。如果依照他們的做法,那就連禽獸也不如了……3年的喪期,25個月就結束……所以,守喪3年是人類生活規範中最完善的,也是最隆重的。這是歷代聖王從古到今都共同遵守的。因為由來已久,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孔子說︰‘孩子3歲以後才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父母守喪3年是天下通行的喪期。’”(王寧主編︰《評析本白話三禮》)上述的25個月,是中國的演算法,其實只是24個月。中國的華人有守喪24個月的,也有36個月的守孝期。後者是誤將虛3年當作實3年,不瞭解華人的演算法與西方不同。守孝期不可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早期在中國是限定一年,一年“除靈(拆除靈桌)”後,方可解禁。可是現在的作風已不同,一般在7日時,即舉行“行庵(走廟)”儀式,當行了庵,即表示可以進入寺廟及人家的房屋了。不可參與紅白事的限定也是一年。現在的作風有的已減少到49或100天。不可去歡樂場所及電影院限定是100天。時下的人們多數在出殯後即沒此限定,甚至在出殯前也回自己的家看電視聽歌,或在靈堂唱卡拉OK。喪事禁止歌舞娛樂已被公認,如國家領袖逝世,電視臺和電臺改播哀樂或宗教節目,歡樂場所也禁止營業。但是,卡拉OK的流行歌曲是輕快音樂,怎適合在靈堂唱呢?傳統上,喪禮上可以做戲劇,但那都是《五子哭墓》的孝男戲。所以要在喪禮上唱歌,請唱悲哀的歌曲。如歌唱家陳榮就在母親喪禮上唱了一曲,親友們聞之紛紛掉淚,的確感人萬分。時代丕變,要人們百日不聽歌看戲似乎不可能,我認為限定最少7天方合禮。民間傳說如果去看戲,死去的先人得扛戲臺的木板,使他受罪。其實這是為了使人們在守孝期不去娛樂的迷信說法。不可婚嫁兒女。以前多數“趁孝”婚嫁,即在百日內舉行簡單婚禮,不然可要等到3年後(24個月)了。現在反而是一年除靈後舉行。逢年過節不慶祝的限定也是3年。逢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等喜慶節日,都不可慶祝。所以不可蒸年糕、裹粽子及搓湯圓。民間傳說以為蒸年糕的話,年糕的汁會燙傷先人,裹粽子的話,會綁到先人的心臟,搓湯圓的話,就是搓先人的眼球。其實都是迷信的說法,目的是要人們遵守喪期不可慶祝過節,在民智未開之時,用迷信的說教往往取得顯著效果。當親友們知道某人在守孝期,自然會在節日之際將應節食品送上門。這是傳統社交風氣,具有意義!此外,又有49或100日後方可理髮,以及待入殮後才可洗澡等等習俗。本文只探討中國華人的守孝3年習俗,至於中臺之俗更加嚴格。限於篇幅,這裡就不比較了。隨著時代的演變,守孝3年之俗逐漸淡化。除了是環境社會時代丕變的因素外,這也意味我們對傳統家族親情的冷淡。人們注重金錢物資文明,多過傳統精神文明。民俗是活的,因為時代的轉變,它也會變動。我們可以縮短守孝期,可以縮短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參與紅白事、婚嫁兒女、去歡樂場所及看電影之期。但請不要縮短3年不慶祝年節之期,3年(24個月)守孝期間,請不要張掛紅燈綵,貼紅春聯,不要慶祝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及冬至節。因為孔子說;“孩子3歲以後才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父母守喪3年是天下通行的喪期。”(《評析本白話三禮》)我認同孔子所言,父母疼愛地抱著我們3年,我們以“三年不慶”來感恩懷念他們,並不為過。所以,3年不慶是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們得儲存這個民族文化之根!
傳統上,家中長輩逝世,晚輩(子、女、媳、孫)得守孝(守喪)3年。3年期間,孝眷們得根據時間而穿孝服,漸漸由重轉輕,直到換紅,表示哀隨日減,由兇復吉。這段守孝期,孝眷不可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不可參與任何紅白事,不可去歡樂場所、電影院,不可婚嫁兒女,逢年過節不慶祝等等。守孝3年是古老的傳統。《禮記》雲:“3年的喪期,是依據什麼制定呢?回答是︰這是根據內心哀痛的程度制定的禮法……有血氣的動物中感情最豐富的是人,所以對自己的父母會終身懷念的。如果由著那些心術不正,放蕩不羈的人,那麼他早晨死了父母,晚上就忘了。如果依照他們的做法,那就連禽獸也不如了……3年的喪期,25個月就結束……所以,守喪3年是人類生活規範中最完善的,也是最隆重的。這是歷代聖王從古到今都共同遵守的。因為由來已久,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孔子說︰‘孩子3歲以後才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父母守喪3年是天下通行的喪期。’”(王寧主編︰《評析本白話三禮》)上述的25個月,是中國的演算法,其實只是24個月。中國的華人有守喪24個月的,也有36個月的守孝期。後者是誤將虛3年當作實3年,不瞭解華人的演算法與西方不同。守孝期不可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早期在中國是限定一年,一年“除靈(拆除靈桌)”後,方可解禁。可是現在的作風已不同,一般在7日時,即舉行“行庵(走廟)”儀式,當行了庵,即表示可以進入寺廟及人家的房屋了。不可參與紅白事的限定也是一年。現在的作風有的已減少到49或100天。不可去歡樂場所及電影院限定是100天。時下的人們多數在出殯後即沒此限定,甚至在出殯前也回自己的家看電視聽歌,或在靈堂唱卡拉OK。喪事禁止歌舞娛樂已被公認,如國家領袖逝世,電視臺和電臺改播哀樂或宗教節目,歡樂場所也禁止營業。但是,卡拉OK的流行歌曲是輕快音樂,怎適合在靈堂唱呢?傳統上,喪禮上可以做戲劇,但那都是《五子哭墓》的孝男戲。所以要在喪禮上唱歌,請唱悲哀的歌曲。如歌唱家陳榮就在母親喪禮上唱了一曲,親友們聞之紛紛掉淚,的確感人萬分。時代丕變,要人們百日不聽歌看戲似乎不可能,我認為限定最少7天方合禮。民間傳說如果去看戲,死去的先人得扛戲臺的木板,使他受罪。其實這是為了使人們在守孝期不去娛樂的迷信說法。不可婚嫁兒女。以前多數“趁孝”婚嫁,即在百日內舉行簡單婚禮,不然可要等到3年後(24個月)了。現在反而是一年除靈後舉行。逢年過節不慶祝的限定也是3年。逢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等喜慶節日,都不可慶祝。所以不可蒸年糕、裹粽子及搓湯圓。民間傳說以為蒸年糕的話,年糕的汁會燙傷先人,裹粽子的話,會綁到先人的心臟,搓湯圓的話,就是搓先人的眼球。其實都是迷信的說法,目的是要人們遵守喪期不可慶祝過節,在民智未開之時,用迷信的說教往往取得顯著效果。當親友們知道某人在守孝期,自然會在節日之際將應節食品送上門。這是傳統社交風氣,具有意義!此外,又有49或100日後方可理髮,以及待入殮後才可洗澡等等習俗。本文只探討中國華人的守孝3年習俗,至於中臺之俗更加嚴格。限於篇幅,這裡就不比較了。隨著時代的演變,守孝3年之俗逐漸淡化。除了是環境社會時代丕變的因素外,這也意味我們對傳統家族親情的冷淡。人們注重金錢物資文明,多過傳統精神文明。民俗是活的,因為時代的轉變,它也會變動。我們可以縮短守孝期,可以縮短進入人家的房屋及寺廟、參與紅白事、婚嫁兒女、去歡樂場所及看電影之期。但請不要縮短3年不慶祝年節之期,3年(24個月)守孝期間,請不要張掛紅燈綵,貼紅春聯,不要慶祝新年、端午節、中秋節及冬至節。因為孔子說;“孩子3歲以後才離開父母的懷抱,所以為父母守喪3年是天下通行的喪期。”(《評析本白話三禮》)我認同孔子所言,父母疼愛地抱著我們3年,我們以“三年不慶”來感恩懷念他們,並不為過。所以,3年不慶是我們的文化遺產,我們得儲存這個民族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