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麗的詩和遠方Air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先說說帝號!帝號是中國封建政權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而廟號和諡號年號都屬於帝號。但是年號和諡號是最高統治者也就是皇帝死後追加的稱號!除此之外,廟號是帝王子孫在宗廟祭祀他時給他特立的名號。就是死後後人對他的稱呼。諡號產生於周朝,比如漢武帝!帝號即年號,如康熙和乾隆就是帝號!

    此外,簡單的說,某某宗就是廟號,稱某某帝便是諡號!!特定的朝代用特定的稱號,唐朝至少喜歡諡號!如隋煬帝!唐朝之後喜歡廟號如唐太宗,明神宗!!清朝都用帝號,如康熙,雍正!!

  • 2 # 妖鬼雜談錄

    諡號、廟號、年號,分別對應皇帝死後評定功過上的號,在廟堂中祭祀上的號,以及生前用以紀年的稱號

    用這個夏天比較忙的乾隆舉例說明

    1、諡號:簡單說就是死後評價功過,諡號稱xx王/帝

    乾隆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這是乾隆去世後,繼任皇帝即大臣們根據乾隆的生前作為給上的號。

    隋唐之前諡號多用一兩個字對一個人的一生做一個概括性的評價,算是蓋棺定論。源於西周,屬於對人生前功過的評價,是皇帝、諸侯、大臣等死後所上。

    在唐宋時期得到極大的發展,並逐漸形成帝王與大臣不同等級的諡號。唐朝時期諡號的字數開始增加,無法再體現出原有的功能,清朝時期,皇帝諡號達到二十三個字,所以除了特殊場所,唐之後很少再稱諡號。

    諡號取字解讀以及多采用《逸周書·諡法》。唐之前xx帝/王的稱呼便是稱呼的諡號。

    2、廟號:在家廟中祭祀所用的稱號

    乾隆廟號:清高宗

    這樣稱呼起來是不是比稱呼“法天隆運至誠……神聖純皇帝”要簡單得多了。

    所以從唐朝開始,到明朝都稱呼廟號,xx祖/宗就是廟號的稱呼方式。

    祖有功,宗有德。所以通常情況下除了開國皇帝稱祖外,其他繼任者都稱宗。關於“太祖”“高祖”的情況在我另一篇回答【楊堅為什麼叫隋文帝,而不是隋太祖?】有詳述

    廟號起源於敬鬼神的商,周朝、秦朝時廢除,漢朝恢復,漢朝對於諡號的給予非常嚴苛,非有大功不給廟號,所以西漢只有四位皇帝有廟號。

    有神主牌,吃小灶,沒神主牌吃大鍋飯。

    廟號選字一般不參照諡法,廟號最先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興者曰“中”

    東漢時又出現了,顯宗、肅宗、穆宗等,到了魏晉廟號開始氾濫,隋唐時期皇帝已經人手一個廟號,所以便取代了諡號,成為常用稱呼。雖然取字不用諡法,但是唐之後也多有褒貶之意

    如太祖、高祖開國立業,世祖、太宗發揚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號,仁、宣、聖、成宗、睿宗等乃明君賢主,中、憲為中興之主。神、英功業不足……

    諡號與廟號的字都是根據皇帝生前的功績由嗣位皇帝及大臣評定,諡號取自多采取諡法,廟號取字根據宗廟制度

    3、年號:皇帝生前用以紀年的稱號,用以區別上一任

    在古代封建王朝時代,皇帝的年號通常由文化級別最高的臣子來擬定幾個,呈獻給皇上最後欽定

    在西洋曆法為華人普遍接受之前,多采用農曆,而皇帝年號就是用來紀年的方式,還可以用來計算皇帝在位時間。

    漢武帝首創年號,此後歷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內訌外憂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號。

    年號選取一般有特殊的含義或者美好的祝願,比如乾隆,寓意為“天道昌隆,依天輔佐”

  • 3 # 中孚鑑

    到劉邦建立大漢後,又開始使用諡號,常見得諡號有文武景昭宣等,比如漢文帝、隋文帝、漢武帝、漢景帝等。

    諡號有褒獎的、貶義的歌平諡號之分,比如文諡就是好的,隋煬帝的諡號就是貶義的,而漢惠帝的諡號惠就是平諡號,就是沒有大功,但也沒有大過。

    在漢朝到隋朝,諡號的用法非常的嚴謹,該是褒獎就是褒獎,該是平諡和貶諡就貶諡。

    但是到了隋朝之後,諡號就出現了濫用的現象,有一兩個字或者十幾個字,因為諡號是對之前皇帝進行評價,所以繼位之君都對他們進行褒諡,這樣就不能看出他一生的功過是非。

    在這種情況下,就又採用了廟號。廟號在漢朝時用法也非常嚴謹,整個西漢,只有四個皇帝是經過認可的有資格能擁有廟號。

    廟號的用法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建立基業的為太,功高的為高,比如唐高祖、宋太祖等。而宗的用法比如唐太宗、唐中宗、宋太宗等。

    年號也是一個皇帝稱呼,清朝之前比較有名的比如貞觀、開元、洪武、永樂,而清朝比如康熙、乾隆、嘉慶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世界盃都是冷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