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胡八二
-
2 # 漢中廣汽豐田陳鵬
管寧當不了官是性格使然,性格有缺陷
首先小陳在這裡簡單說一下割席而座這個典故。管寧和華歆是好朋友,有一次兩人一起鋤地。看到一塊金子管寧視若無睹,揮鋤如舊。而華歆撿起金子扔了,第二次兩人一起看書,外邊路過高大的轎子,熱熱鬧鬧,管寧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華歆好奇心強。跑出去觀看,回來之後席子被割開。管寧說你不是我朋友。
雖然好多人後管寧而薄華歆,小陳認為華歆也無錯。當普通人和當官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管寧就是死讀書,清高的有點過頭。連自己好盆友都沒辦法寬容,你說你要是當官會成什麼樣子,在現在也一樣。管寧這種性格的人在職場是吃不開的。所以他當不了官。反觀華歆則不然,華歆很圓滑但也不是貪財好利之人。華歆舉孝廉出身可想而知,品德沒問題,後面我們說一個故事也可以看出華歆和王朗坐船避難,遇到一個人要搭他們船,華歆不讓,則王朗說沒關係。最後賊兵來了王朗要丟下所救之人。華歆說當初我不願意,現在危難時刻怎麼丟下!所以華歆相比於王朗哪種廉價的仁義已經算是品德高尚了。而且華歆很清廉受老百姓愛戴!這就是華歆能當官管寧不能當官的原因
關注小陳,和你一起聊聊歷史。
-
3 # 鍵盤財經觀察
管寧割席的故事出自劉義慶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
原文很短,茲錄於下——
管寧與華歆,俱為漢末人。初,二人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視而不見,與瓦石無異。華捉而喜,竊見管神色,乃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華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既然是“筆記小說”,也就是非正史,記錄的事情很多都是傳聞,未必屬實。也就是說,歷史上有沒有真的發生過管寧和華歆絕交的事情都很難說。
從歷史記載來看,華歆在擔任高官後多次向皇帝舉薦管寧,如果早年管寧真的像世說新語裡說的用這麼激烈的方式來對待過華歆,那麼說明華歆也是一個有德行和肚量的人,同時也說明,按照當時的社會標準,管寧是絕對的人才。
這則提問本身就有邏輯缺陷,它默認了一條,就是做了大官才是才能,做不成大官就是“什麼也做不了”,這是非常可笑的評價標準。
事實上,管寧並不是做不上大官,而是根本不屑於做大官,從曹操、曹丕到曹睿,三代君主都曾經下令徵召管寧出來做官,但人家根本看不上,這才是高人。就像很多人說諾貝爾獎有什麼了不起,這都是泛酸,等諾貝獎真的頒發給你的時候,你壓根就不屑去領獎的時候,再說這話不遲。
管寧的愛好是儒學,喜歡傳授講解詩經等儒家經典,喜歡做的是教化人心的工作。某種程度上,他就是當時的孔子化身。
三國志作者陳壽對他的記載是——
每所居姻親、知舊、鄰里有困窮者,家儲雖不盈擔石,必分以贍救之。與人子言,教以孝;與人弟言,訓以悌;言及人臣,誨以忠。貌甚恭,言甚順,觀其行,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然,甚柔而溫,因其事而導之於善,是以漸之者無不化焉。寧之亡,天下知與不知,聞之無不嗟嘆。醇德之所感若此,不亦至乎!可以看出,管寧是一個清貧好禮,溫柔善良,樂於助人的道德楷模。在他死後,天下人不管認不認識他,都為他感到痛惜。
這樣的人,怎麼能說是“什麼也做不了”呢?
-
4 # 舊書樓看門人
管寧之所以要與他的好友華歆「割席絕交」,不是因為有甚麼大的政治矛盾或觀點歧異,而僅僅是因為結伴讀書時的兩個細微末節引起的「分歧」。
一、是在園中鋤地時,他倆同時發現「地有片金」,管寧看都不看,視為瓦石,而華歆卻拾起察看之後才甩掉。這被管寧視之為見利而動心,非君子之舉。
二、是門外有官員的轎輿前呼後擁而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熱鬧。這被管寧視之為「心慕官紳」,亦非君子之舉。
於是,管寧毅然對華歆說:「看來你不是我的朋友」,並割斷坐席,與之斷了交情。
-
5 # 迴歸自然99天地合一
生活中管寧這樣的人物也不少,自命不凡,實際上還是心胸不夠寬廣,容不下別人,所以造就了把自己置身事外。問題看得很清楚,但是做起來就不是那回事,有才而無能。社會需要的是做事的人,而不是說事的人。我們都知道社會上有有才有德的人,有才無德的人,有德無才的人,無才,無德的人,我們都想遇到有才有德的人,但是首先你要成為有才有德的人,或者你能駕馭這樣的人。
回覆列表
華歆對生活還是有適當的嚮往,有嚮往也許就有更多的進取心,看的東西多了也許就見多識廣,具有一定的潛在辦事能力,而管寧也許是過分的講究修煉心性,不理世事,所以也許可能是不通俗務。或許管寧不懂什麼叫做循序漸進的累官之道。就像現在的公考一樣,公考不但要考常識性的基礎知識,還要考一些對國家大政方針的把握見解(即申論)。2019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