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indong1
-
2 # 味論天竺
第一,與其說是祖墳,倒不如說是“教墓”。西方文化中,宗教佔據了宗族在東方文明中的位置,起到了將一群人穩定在一個社群裡的作用。他們父母只是生身者,上帝才是人們共同的父。所以西方的墳往往也和宗教建築有關。尤其常見的就是葬在教堂附近,還有葬在教堂裡面的……最重要的,是同一個信仰的人歸葬在一起。比如說中世紀基督教統治時期的歐洲,猶太教的人就在城外單獨設立一個猶太墓區。
第二,西方墳地和生活區的界限很不明顯。 對於死亡的忌諱,雖然也有,但是並不如我們那麼嚴重。可能平時去的小花園裡,就有一兩座墓,被一些花花草草環繞著,倒也不覺得荒涼恐怖。在印度加爾各答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南帕克街墓園,埋葬著那些逝世於殖民地的英華人,居然現在成了景點(不收費的,管理得還挺好),時常有遊客/本華人前去遊覽+鮮花,弄得頗有情致。這在東方大概很難見到吧。
-
3 # 桃花石雜談
(亞美尼亞地區一個古代墓地遺址)
但西方的古代是宗教社會,神權不但要高於君權,而且教會作為統治者,有著從上到下嚴密的組織體系,包括古代西方的基層統治,也基本是由教會來主導的。所以在古代的西方,所有跟殯葬相關的活動,都要在教會的主導下,在教會指定的墓地進行,任何家族都不可能單獨劃定一塊土地,說這是自家的祖墳,外人不能葬在此地,即使再有權勢也不可能,因為家族的勢力再大,跟主導整個歐洲的教會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西方用來儲存遺骸的納骨盒)
所以古代西方所有人死後,基本都會在教會主持的宗教儀式中被安葬於各自教區的墓地裡。不過雖然都是教區墓地,但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死後的待遇卻也是天差地別的。尤其在中世紀早期,普通歐洲人死後,其遺體都會被集體安葬於教會設定的群葬坑裡,過一些年這些屍骨腐化分解之後,就會被挖出儲存在納骨罐裡,放在教會墓地的圍牆四周、地板下面或者牆壁後面,而群葬坑則留給新去世的人。
(現代歐美地區一些教堂裡都還有專門存放納骨盒的地方)
但如果是富人、特殊職業的人或者貴族死後,則會單獨埋葬,並會找石匠給他立下專門的墓碑,上面刻上死者的名字、生卒年和簡要的生平,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能看到的西方人的墓碑的樣式了。當然這些錢都得死者家屬自己出,而如果有些人出不起錢刻墓碑,就會簡單地立個木頭十字架,不過這樣過不了多少年十字架就會腐化,可能後人也就找不著祖先的墓地了。
類似祖墳的墓地所以在西方歷史上,基本上是不存在祖墳這樣的家族墓地的。但基本不存在,不等於絕對不存在,在美國的歷史上,其實還確實存在過一個歷史時期,許多美華人不是埋葬於教會墓地,而是埋葬於家族墓地之中。
(歐洲多瑙河流域的一處教會墓地)
這也就是歐洲殖民者剛剛達到美國,或者剛剛開闢一片新土地之後,教會和政府機構因為人員過於稀少而沒有建立之前,有些美國家庭會在自己的領地旁邊開闢一個專門的家族墓地,埋葬自己家裡過世的親人。這些墓地一般都是位於樹林旁邊,有親人過世就葬在那裡。但這種墓地其實就是比較單純的墓地了,並不承載太多像中國的祖墳那樣的文化意義,而且好多時候也是居住比較近的幾家人共用的,另外因為本身就是一些新來的殖民者或者開拓者所建立的,因此很多時候在他們遷走之後也就荒廢了。
20世紀末以來,隨著美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原來的農村地區也都被建成了城市,所以在美國發現早期墓地群的新聞也時有耳聞,通常遇到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案也都是把墓地遷走了事了。
(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境內一處專門埋葬荷蘭後裔的墓地)
另外在現代,有些特別富有的美國家族也會在自己擁有的土地上單獨闢出一小塊土地,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親人的墓地因為開發計劃而被迫遷移。但目前美國各州的法律都對新開墓地做出了嚴格的限制,通常都要求制定出能夠保證永久性管理的計劃之後才會批准新開家族墓地。
所以總體來說,在歐美等西方地區,因為其古代宗教社會這一特點,並不存在與中國傳統上類似的祖墳,只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曾經出現過與中國的祖墳有點相像的家族墓地,但確實只是在特殊情況下存在,一旦歐美社會的正常秩序建立起來,家族墓地也就會重新消失了。
回覆列表
西方歐美人有墓,大約相當於東方的墳。
墓的土在下邊,墳的土在身旁;都有土,入土為安,人類的共識。
也有入水祈福的,比如印度;也有昇天轉世的,比如天葬。
按照自然規律,通常是老一輩的人,先離世;加一句:插隊的不算啊。
先離世的,自然先下墓地,又是先人。
所以:西方的墓稱為祖墳應無不妥。
純屬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