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如今一路風景
2200多年前,嬴政統一天下後,除了修長城,還修建了大工程一條全長700多公里的直道——秦直道。比歐洲人自豪的羅馬大道,早了200餘年。秦直道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古代高速公路,據史籍記載,公元前212-210年,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統一了中原以後,為了抵禦和快速反擊北方匈奴的侵擾,命令大將蒙恬率師督軍,役使百萬軍工,一面鎮守邊關,一面修築軍事要道。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一個可與長城相媲美的世界奇蹟——秦直道便誕生了。史學家稱:“如果說萬里長城是中原王朝的一面盾牌,那麼直道無疑就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時至今日,從陝西的關中平原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這條被史學界稱為奇蹟的秦直道,仍然依稀可見殘存下來的痕跡。
秦直道從陝西省咸陽市北雲陽縣的甘泉山(今陝西省淳化縣鐵王鎮梁武帝村的漢甘泉宮遺址),修築在子午嶺的主脈之上,在陝西省境內約有一半的路程。沿著陝西省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寨、榆林等縣市進入內蒙古地區。一半路程貫穿鄂爾多斯高原,經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東勝區、達拉特旗,越過黃河通向九原郡遺址(今包頭市郊麻池古城)。還有學術界稱為秦直道西線的說法,據考古專家挖掘考證,是兩漢之間或東漢早期改道的秦直道,由陝西黃陵興隆關轉向甘肅慶陽,再到榆林,已經不是真正意義的秦直道了。這條靜臥在荒漠山野中的秦直道,路面平均寬度約30米,最寬處達到了61米。整個秦直道穿山越嶺,光看這秦直道的氣勢,我們便知道秦始皇的雄才偉略確實不同凡響。
淳化縣秦直道起點
甘泉宮遺址
在旬邑境內長達80多公里。全線也是遺蹟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可行。直道兩旁殘留的古碑刻、古墓葬、古建築、棧橋遺蹟比比皆是。
馬欄革命舊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秦直道遺址在黃陵縣境內,全長60公里,途經艾蒿店老蘆堡、五里墩、沮源關等村莊,這一帶直道遺址寬度大都在60米左右,可並排行駛12至15輛大型貨車,最寬處完全可以當作現代中型飛機起飛降落的跑道。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
富縣境內全長105公里。位於張家灣鎮楊家灣村車路梁處9公里路段,是沿途儲存最為完整的古路段,此段道路平整、筆直,修築過程中逢山劈山,遇石鑿道,臨溝填谷,在崇山峻嶺中斬下一道道橫行凹痕。
石泓寺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富縣城西65公里直羅鎮川子河北岸。始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唐、宋、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了一千餘年,最後建成石如刀切,分佈於東西長約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個洞窟。
秦直道在甘泉境內全長34.8公里,甘泉境內秦直道洛河南段從箭灣至高山窯子儲存最好,路基寬度一般在30至50米之間,最寬處達58米。特別是“塹山堙谷,逢山開巷,遇石塹齊,過河架橋,遇溝填平”的修築特點在洛河北段的方家河村得到集中體現,號稱秦直道博物館。
白鹿寺又名白鹿禪院、眾寶寺,清嘉慶本《延安府志》記載:“白鹿寺,唐大曆年建,後晉天福年間重修。現存三世佛、菩薩、天王、力士、羅漢造像和石獅、石塔、石鼓、石碑等遺物。造像衣著簡單,通肩袈裟,多似氈服,有党項族造像風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藝術的珍貴文物。寺院東側有一棵植於唐代的古銀杏樹,樹齡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依然蒼勁挺拔,枝葉茂盛,見證著白鹿古寺的千年滄桑。
志丹縣的秦直道遺址,全長105公里。
九吾山是一個天然的森林公園,也是陝北的一座宗教名山。在昔日道士生活的石庵記憶體有一尊真身坐化泥塑彩繪像。是“陝西無雙、全國罕見”的道教真人肉身坐化像。
鄂爾多斯境內的秦直道遺蹟,在綿延起伏、溝壑縱橫的丘陵地貌中,逢山開鑿,遇谷填平,由北至南大體呈15度直線南下。為了減少道路的起伏高差,絕大部分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鑿,填充部分的路基最寬約60米,頂部寬25—40米,殘存最厚的墊土達5米,路基層層填墊的痕跡清晰可辯,十分艱硬。
鄂爾多斯秦直道遺址旅遊區
包頭麻池古城的北城較南城早,與秦直道起點形制、佈局相同的三個夯土臺基也在北城,北城應為秦直道終點——九原城。
基建狂魔建造的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秦直道!如今一路風景
2200多年前,嬴政統一天下後,除了修長城,還修建了大工程一條全長700多公里的直道——秦直道。比歐洲人自豪的羅馬大道,早了200餘年。秦直道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古代高速公路,據史籍記載,公元前212-210年,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統一了中原以後,為了抵禦和快速反擊北方匈奴的侵擾,命令大將蒙恬率師督軍,役使百萬軍工,一面鎮守邊關,一面修築軍事要道。僅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一個可與長城相媲美的世界奇蹟——秦直道便誕生了。史學家稱:“如果說萬里長城是中原王朝的一面盾牌,那麼直道無疑就是一把鋒利無比的寶劍。”時至今日,從陝西的關中平原到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這條被史學界稱為奇蹟的秦直道,仍然依稀可見殘存下來的痕跡。
秦直道從陝西省咸陽市北雲陽縣的甘泉山(今陝西省淳化縣鐵王鎮梁武帝村的漢甘泉宮遺址),修築在子午嶺的主脈之上,在陝西省境內約有一半的路程。沿著陝西省旬邑、黃陵、富縣、甘泉、志丹、安寨、榆林等縣市進入內蒙古地區。一半路程貫穿鄂爾多斯高原,經伊金霍洛旗、烏審旗、東勝區、達拉特旗,越過黃河通向九原郡遺址(今包頭市郊麻池古城)。還有學術界稱為秦直道西線的說法,據考古專家挖掘考證,是兩漢之間或東漢早期改道的秦直道,由陝西黃陵興隆關轉向甘肅慶陽,再到榆林,已經不是真正意義的秦直道了。這條靜臥在荒漠山野中的秦直道,路面平均寬度約30米,最寬處達到了61米。整個秦直道穿山越嶺,光看這秦直道的氣勢,我們便知道秦始皇的雄才偉略確實不同凡響。
淳化縣秦直道起點
甘泉宮遺址
在旬邑境內長達80多公里。全線也是遺蹟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可行。直道兩旁殘留的古碑刻、古墓葬、古建築、棧橋遺蹟比比皆是。
馬欄革命舊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秦直道遺址在黃陵縣境內,全長60公里,途經艾蒿店老蘆堡、五里墩、沮源關等村莊,這一帶直道遺址寬度大都在60米左右,可並排行駛12至15輛大型貨車,最寬處完全可以當作現代中型飛機起飛降落的跑道。
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
富縣境內全長105公里。位於張家灣鎮楊家灣村車路梁處9公里路段,是沿途儲存最為完整的古路段,此段道路平整、筆直,修築過程中逢山劈山,遇石鑿道,臨溝填谷,在崇山峻嶺中斬下一道道橫行凹痕。
石泓寺石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富縣城西65公里直羅鎮川子河北岸。始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唐、宋、元、明歷代斷斷續續建造了一千餘年,最後建成石如刀切,分佈於東西長約70米、一字排列的大小七個洞窟。
秦直道在甘泉境內全長34.8公里,甘泉境內秦直道洛河南段從箭灣至高山窯子儲存最好,路基寬度一般在30至50米之間,最寬處達58米。特別是“塹山堙谷,逢山開巷,遇石塹齊,過河架橋,遇溝填平”的修築特點在洛河北段的方家河村得到集中體現,號稱秦直道博物館。
白鹿寺又名白鹿禪院、眾寶寺,清嘉慶本《延安府志》記載:“白鹿寺,唐大曆年建,後晉天福年間重修。現存三世佛、菩薩、天王、力士、羅漢造像和石獅、石塔、石鼓、石碑等遺物。造像衣著簡單,通肩袈裟,多似氈服,有党項族造像風格,是研究西夏佛教造像藝術的珍貴文物。寺院東側有一棵植於唐代的古銀杏樹,樹齡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依然蒼勁挺拔,枝葉茂盛,見證著白鹿古寺的千年滄桑。
志丹縣的秦直道遺址,全長105公里。
九吾山是一個天然的森林公園,也是陝北的一座宗教名山。在昔日道士生活的石庵記憶體有一尊真身坐化泥塑彩繪像。是“陝西無雙、全國罕見”的道教真人肉身坐化像。
鄂爾多斯境內的秦直道遺蹟,在綿延起伏、溝壑縱橫的丘陵地貌中,逢山開鑿,遇谷填平,由北至南大體呈15度直線南下。為了減少道路的起伏高差,絕大部分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開鑿,填充部分的路基最寬約60米,頂部寬25—40米,殘存最厚的墊土達5米,路基層層填墊的痕跡清晰可辯,十分艱硬。
鄂爾多斯秦直道遺址旅遊區
包頭麻池古城的北城較南城早,與秦直道起點形制、佈局相同的三個夯土臺基也在北城,北城應為秦直道終點——九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