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歆園藝
-
2 # 安徽巢湖記憶
我是生長山區小村裡的農民,謝邀請回答這樣的問題,我們小時候看到長輩嫁接果樹的時候,都是不用塑膠薄膜的,因為那時候薄膜還設有發明出來呢!那麼用什麼進行綁紮呢?就是用蔴皮進行綁紮,一般都是芽接。時間是在夏曆六月裡,我們這裡叫熱帖皮。都是用方塊的方法嫁接,還有一種是春天的枝接,在接穗未萌芽時,用切接的方法嫁接,我們這裡叫破頭接,嫁接後用蔴皮紮緊,包上黃流,堆上小土堆,成活率蠻高的。
-
3 # 老百姓寧
樹木嫁接主要是果樹嫁接的方式到現在己經有很多種,但其原理都是相通的,就是把嫁接枝或嫁接穗嫁接到砧木苗或枝體上的方法。因為嫁接枝穗和砧木苗枝體出自兩個株體,結合處要保證牢靠穩固地連線成為一體,並且要保證株體結合處要保溫保溼。現代有塑膠薄膜纏繞可以很好很方便很有效的做到。但塑膠薄膜出現的歷史不長,但樹木嫁接歷史悠久。在塑膠薄膜出現之前,我們這裡樹木嫁接主要是靠麻皮纏繞嫁接處。麻皮就是專門用來剝皮的植物大麻的皮,油料作物大麻也能剝皮。在歷史上,我們這裡一直種植大麻,專門用來剝皮的大麻結籽很少,但產皮質量高量大,麻皮主要用以搓繩。油料作物大麻產籽較多,但剝皮難操作皮質不高。這種麻皮的效能和使用方法與現代塑膠薄膜差不多。有些情況下,僅把這種麻皮多纏繞幾層即可,為保證成活率,在大量嫁接時,在纏繞的麻皮上一般要用麵粉明礬混合成糊狀塗抹,以保證結合處的密封保溼。也有其它的方法和材料,總的是保證株體結合處的穩固牢靠結合和保溫保溼。
-
4 # 下壩毛哥
塑膠薄膜,應用於農業範圍很廣,如地膜、嫁接膜、育苗膜等,是一種保溫保溼的農業產品,近年來農村到處都可以見到各種薄膜,而三十年前農村是見不到薄膜的,就連塑膠都很難見到。
現在嫁接有塑膠薄膜,以前沒有塑膠薄膜是怎麼嫁接的?首先,市場需求大:三十年前跟三十年後的今天,農業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解決溫飽都困難,農業技術相對低下,如今,農村開始現代化,為了高產及早產、塑膠薄膜應用相當廣泛,不管是生活中的塑膠方便袋還是地裡的塑膠薄膜,市場需求變得更大;
其次、價格低廉:相對來說,市場上塑膠薄膜價格不高,尤其是塑膠方便袋,隨時隨地進入到了人生的生活,一度造成白色垃圾汙染環境,但是應用到農業上卻是很實用很方便的一種能提高產量的工具之一。嫁接膜更是便宜,以前用塑膠膜剪成條狀進行捆紮,如今有專用的嫁接膜,更加的方便、實惠、高效;
再次、社會發展:以前沒有塑膠膜時,農業發展也相對的滯後,苗木嫁接也相對較少,當時嫁接有的用布帶、有的用麻繩,用麻繩的多一點,畢竟麻這種植物,在農村還是非常多的,叫苧麻,不管是納千層底還是嫁接,牢固耐用實惠。
麻繩嫁接,付出的是採麻制繩的經過,但是不影響嫁接,嫁接主要是保證接穗跟砧木有效的貼合,使之能儘快吸收水分生長,而且那個時候嫁接的數量並不多。如今專業的嫁接膜出現,替代了原來的布帶跟麻繩,使效率更高效,更實惠。
-
5 # 樂呵老陳
各種苗木嫁接後,用塑膠薄膜纏繞。其實是在辦改革開放以後,物資豐富了,人們才開始使用塑膠薄膜,主要起到保溼保溫的作用。
其實苗木嫁接在中國有很長的歷史了。如果你有什麼不懂的可以翻一翻資料。就可以加了嫁接的歷史了。
我是一個整50歲的人了。以前都是聽老人們說,果木如何如何嫁接。我今天只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小的時候親眼見的,果木是如何嫁接的?嫁接纏繞東西,主要就是為切口處,更好的保溼保溫,能夠讓嫩芽完好的接觸,更好的成活。
我出生在70年代頭。打記事開始我們周邊就有種植果木的。那時候的物資很貧乏。每年到了初春嫁接的時候。不管是接技還是接芽。和現在的方法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只是捆綁的東西沒有現在先進。有用麻條或者是布條沾上白麵打的麵糊。一點一點的纏在連線口。再有就是一些,用草紙把連線口包裹好以後。刷上一層面糊和麵漿。然後再用麻繩或布條纏好。
以上只是我小時候見過的方法。其實這種東西還有很多的方法吧。請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見。讓我獲取更多的知識。
-
6 # 寶雞老實人
我小時候見到我村一個嫁接果樹的能人,在軟棗樹上接水柿子樹。他先用溼構樹皮纏、綁嫁接柿子樹的接穗口;然後在介面處抹上碗大的麥草稀泥後;再用溼老棉布條纏麥草泥一圈子後綁牢。等過了二十多天後,柿子接穗慢慢地發新芽了。我當時很好奇,常去看,新芽子一天比一天長得快。隨著塑膠科技的興起,人們嫁接果樹都普遍用塑膠薄膜來纏嫁接介面,因為塑膠薄膜保溼、保溫和用起來方便。所以大家都認可。這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關注和討論。
-
7 # 煙臺大飛哥
你說的以前是指什麼時候?塑膠製品很早就有哇。
要想嫁接成活,密封嫁接切口是增加成活率的有效方法,如果沒有塑膠薄膜還有塑膠紙,塑膠膠帶,哪怕是牛皮紙至少也會起到一定的效果。總之切口不能裸露。
-
8 # 竹鄉丹妹
最早公元前1000年。2000多年前的《周禮》中有關於“連理木”的記載,連理木就是自然接木。兩株靠得很近的樹由於並靠得很緊,樹皮擦傷後癒合在一起,形成連理枝。土壤內的根也可生長在一起形成根連理。
在自然接木啟示下,人們將兩株植物結合在一起,發展出了嫁接技術,因而最早出現的是靠接法。
公元前1世紀西漢氾勝所著的《氾勝之書》提到“下瓠子十顆,既生,長二尺餘,便總聚十莖一處,以布纏之五寸許,複用泥泥之,不過數日,纏處便合為一莖。留強者,餘悉掐去,引蔓結子。子外之條亦掐去之,勿令蔓延。”這是中國有關草本植物嫁接的最早記載,是同種植物間的靠接,目的是生產大瓠,果熟後作容器或水瓢。
-
9 # 春夏秋冬
在我小時候,大至在六七十年代,沒有塑膠布,嫁接果樹時,當時是用潮泥巴封嫁介面,再用牛皮紙包起,而後用麻線纏繞,固定死,就算完成了嫁接。
回覆列表
原先你指的是民國以前沒有現代工業的時候,以前嫁接主要是用黃泥封口,或是燭蠟封口,少量會用到草木灰加熟石灰的混合物,主要是為了保持水分不流失,保證嫁接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