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精英思維邏輯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三百顆荔枝,給我一個星期才能吃完,而我們的蘇大官人,天天吃,日日吃,絲毫不受影響。

    要知道,蘇大官人吃荔枝的時候是被貶謫的,被貶黃州、被貶惠州、被貶密州、被貶儋州,還有幾次,別人還沒來得及貶他,他就“自請出京”了,還有,吃荔枝是很容易上火的,尤其在嶺南一帶區域,但這些都不能阻止蘇先生對荔枝的火熱之情,實乃吃貨一枚!

  • 2 # 愛讀書的安心寶

    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其中有一句“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裡面提到了一個人,此人為張翰,字季鷹,是西晉時人,祖居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吳國亡後在洛陽為官。後又因西風起,思念家鄉的鱸魚蓴菜鮮美,於是辭官回家。

    如果他還不算愛吃的角色?誰才算呢?

  • 3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自古“民以食為天”,人們對於美食的追求便從未有過間斷。下面就一起了解一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哪些極度愛吃的角色。

    1.蘇東坡

    說起蘇東坡,恐怕是將其文學成就和美食成就並駕齊驅的人物代表了。在其《老饕賦》中,他便宣稱“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這可不是胡言,這位大文人,對於吃,是從不懈怠的,傳名至今的“東坡肉”就是由他而來。其著名詩篇《豬肉頌》中,先以“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描寫其烹製的方法,再以“黃州好豬肉”誇讚食材的鮮美,最後以“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表明對美味的喜愛。事實上,蘇軾對吃的熱愛真是應了他那“老饕”的名號,聚萬物之夭美。比如,《惠州一絕》中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句,至今仍是廣大荔枝愛好者的心頭好。再比如,《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中的“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試一試這清爽的美味。

    2.張岱

    張岱可以說是蘇東坡美食領域中的一大追隨者。在其《老饕集序》中,“《老饕賦》與《豬肉頌》,輕饞領略,口口留涎。”一句清楚地表明瞭他對“吃”的態度,這種讀書“身臨其境”的地步也是讓人哭笑不得。除此之外,張岱在他的作品《陶庵夢憶》中對日常美食的記載也暴露了其“吃貨”的本性。“河蟹至十月與稻梁俱肥,殼如盤大,墳起,而紫螯巨如拳,小腳肉出,油油如螾。掀其殼,膏膩堆積,如玉脂珀屑,團結不散,甘腴雖八珍不及。”這肥美的蟹啊,真是讓人慾罷不能。

    3.袁枚

    一部記錄美食的代表作品——《隨園食單》,足以說明袁枚“美食家”的稱號是真正的當之無愧。這本歷經四十年美食實踐而得的作品,從烹飪的器具,到烹飪技巧,烹飪方法,應有盡有,記錄詳盡。且全書載有三百多中菜餚和各種美酒名茶。可以說,對吃的執著達到袁枚這地步,也是堪稱一絕。另外,給大家推薦揚眉的漫畫《隨園食單》,一部絕對的美食佳作。

    4.皇室代表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話不是沒道理的,即便是皇室中人也不例外。乾隆,慈禧可以說是個中翹楚。乾隆帝極愛美食,《節次照常膳底檔》就清楚地記載了乾隆皇帝的年夜飯。其中,從一天三餐的飲食時間,御廚開始烹製菜餚的時間,擺放菜餚的桌椅要求,到分成八路的菜品,再到陪膳的人,進獻湯品的時間和奏樂要求,等等,可以說是一應俱全。而且,康熙還把曹雪芹祖父曹寅撰寫的《居常飲饌錄》收入《四庫全書》,讓人不得不感嘆乾隆帝對吃的重視。至於慈禧太后,相信大家對慈禧太后和美食的故事都有或多或少的瞭解。甚至,慈禧太后下令專門設“西膳房”,僅供其一人享受。就是大名鼎鼎的滿漢全席,慈禧也是不大瞧得上的。

    5.楊玉環

    俗話說,“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這句話彷彿是為楊貴妃楊玉環量身定做的一般,因為她愛與美食兼有之。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美人受寵,尤其是楊玉環這樣的絕色。說是三千寵愛一點也不誇張。舉個例子,貴妃荔枝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白居易在《荔枝日序》中這樣描寫荔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則香味盡去矣”。然而,即使是千里之遙,即便荔枝多麼不易儲存,奈何貴妃尤愛荔枝。於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6.紀曉嵐

    自古以來,愛吃的人絕對不少。每個人也難免對某類食物有所偏愛。然而紀曉嵐對肉的偏愛卻讓人只能望而嘆之了。《嘯亭雜錄》這樣描寫紀曉嵐:“今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穀粒,真奇人也。”讀到這裡,我們不禁感嘆:真是無法想象啊。誰會將這位《四庫全書》的總纂官與這無肉不歡的人聯絡在一起。更別說,偏愛肉類的紀曉嵐一直活到八十二歲,說一直食肉對身體不好在紀曉嵐這裡也是不成立的,他甚至比同時期一位終生茹素的官員還多活了一歲,真真乃奇人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導致人死亡最快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