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30807591406

    白天鵝奧黛塔,是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角色。

    芭蕾(Ballet)一詞,源自古拉丁語的『Ballo』,它最初只表示跳舞而已,並沒有劇場演出的含義。現在我們所知的芭蕾孕育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並在17世紀初期成形於法國官廷,成為一種舞臺藝術。

    現代芭蕾重要的奠基人柴可夫斯基,寫了三部知名的芭蕾舞劇,分別是《天鵝湖》(Op.20)、《睡美人》(Op.66)和《胡桃鉗》(Op.71),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這首《天鵝湖》了,被譽為世界上最有名的芭蕾舞劇,同時也是古典芭蕾舞團的必備曲目。

    《天鵝湖》這首四幕芭蕾舞劇寫於1876年,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此外柴可夫斯基也有將它改編為在音樂會上演奏用的組曲版(作品編號為Op.20a),並於1900年11月出版。

    本曲劇情部份的原作者是誰,已經無從考證。根據後世的研究,本曲應該是取材自俄羅斯古老的童話,以及一部1786年出版的童話集《德國民間童話》裡,一篇名叫《被施魔法的面紗》的故事,作者為卡爾?奧古斯都?姆賽斯。

    《天鵝湖》於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的波修瓦大劇院首演,不過這次首演由於種種原因,導致首演失敗。直到1895年1月15日,兩位編導大師彼季帕(Marius Petipa)和伊凡諾夫(Lev Ivanoich Ivanov)再次重新編導了《天鵝湖》,並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演出後,世人才得以真正認識這部鉅作。這個版本通稱為『聖彼得堡版』,後世在演出《天鵝湖》時,用的大多都是這個版本。

    根據記載,《天鵝湖》著名的重頭戲『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就是從這個版本開始出現,第一位演出這項高難度絕技的,是馬林斯基劇院的首席女芭蕾舞者萊尼亞尼(Pierina Legnani,1863-1923)。

    補充說明一下,揮鞭轉(Fouetts)是一個芭蕾術語,意指一腿不停像鞭子一樣揮動,身體則有規律地在另一腿的支撐下旋轉。而『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除了舞者要一口氣連轉32圈之外,而且整個過程腳尖的移動範圍不能超過一條皮帶圍成的圈圈,才算是優秀的表演,這項絕技對女演員的腿力要求非常大。

    『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by Gillian Murphy

    《天鵝湖》演出時,通常都是由一人同時演出黑白天鵝兩角,但偶爾也有例外,據說曾有舞者原本被選為演出女主角白天鵝,但為了挑戰這項絕技,放棄演出白天鵝而去演黑天鵝,由此可見『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在芭蕾舞者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由於《天鵝湖》實在太有名了,應該沒多少人不知道它的劇情才對,不過在下還是在最後附上各幕的劇情簡介,以供各位參考。《天鵝湖》劇中最主要的角色是王子齊格夫(Siegfride)、白天鵝奧黛塔(Odette)和黑天鵝奧黛兒(Odile),不管是哪個版本,這三位基本上都是在的,但由於本劇經過許多次改編,所以結局的話,就不只一種了。1877年初演時,用的是悲劇的結尾,而1895年的聖彼得堡版雖然結尾音樂還是一樣悲愁,不過劇情卻變成了喜劇收尾。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馬修?博內的天鵝湖》算是比較另類的版本,裡面全體演員都是男的,而且劇情跟原版的《天鵝湖》差異頗大,並帶有濃濃的BL味。柴可夫斯基要是能看到的話,應該會很欣慰吧,因為據說他也是個同性戀嘛~

    《天鵝湖》中最有名的旋律,當屬貫串全劇的主題『天鵝』了,太鼓達人六代裡有名的難曲《天鵝湖》,就是Remix自這個旋律。此外在《交響情人夢》第六集裡,也有出現《天鵝湖》第一幕的旋律,不過很搞笑的是,它竟然變成吃回轉壽司時的配樂。想起芭蕾舞者在舞臺上團團轉,然後再看看那個回轉壽司臺,這…這是不是在惡搞啊~XD

    太鼓達人六代裡的《天鵝湖》

    劇中至為關鍵的旋律主題『天鵝』,出現在各幕的終曲(No.09、No.14、No.24、No.29)以及白天鵝與王子的雙人舞(No.10)之中,此外No.26的開頭也有一點點,但不是很明顯。

    除了旋律主題『天鵝』之外,No.02的圓舞曲、No.27的四小天鵝之舞以及裡面各種舞曲音樂,也都是本劇相當著名的樂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F:美服驚現普雷翻牌BUG,週四重新整理團本翻裝備機率為100%,對此你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