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兔王豫生

    可能是巧合吧,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方法、環境場合、出發點等因素不同,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甚至相悖。

  • 2 # 文學私秘

    這兩本小說是完全不同的兩部作品,應該說《生死疲勞》更貼近華人的現實實際,而且它的敘事方式採用了動物的眼光,這在《百年孤獨》中是沒有的,這是莫言的創新。

  • 3 # 唯喏黯然1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和莫言的《生死疲勞》有幸都閱讀過一遍,個人覺得題主這個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兩本著作確實有很多相似點。

    馬爾克斯將拉美地區的歷史、神話以及文化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再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展現給世人,從此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風靡世界各地。無論是寫作手法、寫作風格,百年孤獨都是影響世界文壇的傑作。

    莫言正是受到這種寫作方法的影響,從而創作《生死疲勞》,同樣也是魔幻現實主義,因此兩部作品讀起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但這並不是說故事情節等有抄襲什麼的,只是同一種寫作手法創作的作品有相似之處而已。我們依然要承認這兩部作品都是難得的經典作品。

  • 4 # 微道助您創造終生價值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者馬爾克斯的傑作,描寫的是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一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及至消亡的歷史,彙集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包括每個人的信仰,理念、信條與行事的標準、動機與準則、遺忘與孤獨、光明與黑暗、興盛與衰落),深刻反映了歌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生死疲勞》是中國作者莫言的代表作之一,敘述的是中國鄉村自土改到改革開放的半個世紀的歷史,將農民與土地、歷史與暴力、革命與變遷、理想與衰敗整合在一起,表現得淋漓盡致,而全部敘事則是透過一個地主投胎為驢、牛、豬、狗、猴、出世為人的六道輪迴來表現。那麼,讀完《百年孤獨》與《生死疲勞》,為什麼感覺二者有極高的契合度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二:

    1.二者採用的創作手法都帶有魔幻的色彩,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2.二者儘管所處的時空不同,敘述的內容、形式不相同,但其本質——社會存在都相同。所謂社會存在相同,就是構成社會的諸物質要素相同,或者說是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包括不同的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社會生產方式)相同。地理環境,是指特定社會所處的不同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河流、海洋、土壤、動植物分佈情況以及自然資源和礦藏等。人口因素,是指特定社會不同人口的數量、構成、分佈、質量(健康狀況、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及其變化規律。社會生產方式,就是特定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所謂社會生產力,就是人和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改造自然、獲得物質生活資料的能力。所謂生產關係,就是生產資料所有制、人與人的相互關係、分配關係之總稱。這種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兩地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謀獲方式,是社會的最主要內容,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其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 5 # 蝸牛悅讀

    自從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出魔幻現實主義樣板《百年孤獨》以後,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許多作家都在學習和借鑑。

    當然也包括莫言。

    我讀了莫言的兩本短篇小說集《白狗鞦韆架》《與大師同行》,就明顯感覺到莫言寫作風格的變化。中後期的短篇,魔幻元素出現,比例增多。

    兩本書存在許多契合點,所以感覺會有些像。

    契合點一:

    《生死疲勞》和《百年孤獨》都帶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

    魔幻與現實結合,會產生光怪陸離的錯覺,豐富閱讀體驗,對作家,講故事的元素也得到極大豐富,不可能的東西也可以寫在書裡。讀者也不會苛責作家的“胡說八道”。

    《生死疲勞》裡的人物六道輪迴,《百年孤獨》的馬孔多被颶風吹走,豬尾巴男孩被螞蟻啃光,都不會發生在現實裡。類似例子在兩本書中經常出現。

    契合點二:

    敘事視角:兩本書都運用了多重視角來敘事。

    全知視角,可以幫助讀者俯瞰整個故事的脈絡。

    角色視角,是透過書中人物的眼睛,觀察和刻畫其他一個人物。是區域性。

    對某個人物,主要敘事者和書中角色看法不一,讀者會得知更多豐富資訊。

    契合度三:

    故事正常講述過程中,會經常插敘,倒敘,敘事方式多變。

    《生死疲勞》經常出現“莫言那小子”, 《百年孤獨》經常出現“上校面對行刑隊”,跳出正在敘事的過程,進入到另外的時空。

    契合度四:

    主題透過迴圈,得到深化。

    《生死疲勞》透過西門鬧和藍解放兩家,六道輪迴發生的故事,深化生活的生死及疲勞掙扎;《百年孤獨》透過布恩迪亞七待人在馬孔多的故事,深化孤獨的主題。

    以上,是個人觀點,望採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肝癌介入治療怎樣做才能延長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