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K1是於近期上市的一款手機,與以往OPPO主打線下的產品不同的是,K1是一款主打線上的手機。咱們瞭解一下它的基本情況。
引數及配置
OPPO K1搭載驍龍660AIE處理器,採用4/6GB+64GB儲存組合;配備6.4英寸AMOLED水滴屏,屏佔比達91%;前置2500W,後置1600W+200W雙攝;配備光感屏下指紋識別;內建3600mAh電池;2340×1080解析度,支援全網通。
賣點
採用高通驍龍660AIE中端處理器(660AIE是高通針對時下的人工智慧,在660基礎上加入了AI智慧加速,但660AIE主頻比660略低),另外OPPO對《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穿越火線》等不少遊戲都有特定最佳化。得益於對遊戲最佳化,所以使得K1這個一千多的中端手機在遊戲體驗上也有不錯的表現。
K1採用了主流的漸變色,雖然是一千多的手機,也有高達91的屏佔比,外觀漂亮時尚,主打年輕時尚群體。
配備了屏下指紋,將高階機的屏下指紋親民化。
銷量
目前從19日開售以來,K1在天貓、京東、蘇寧的銷售火爆,是單品銷量榜單上的黑馬。
分析
要想更深一步的分析K1的火爆,咱們就得從根源找問題,所以就多囉嗦一些,兼顧所有人。
在米1的網路品牌創立以後,中國產的道路面臨十字路口,小米榮耀魅族錘子努比亞皆選擇了網路品牌,OV選擇了實體模式。相當於OV的實體VS電商,OV龐大的線下實體造就了高額的渠道費運營費廣告費開支,這就註定手機成本水漲船高。而網路品牌很少或沒有那麼大的線下實體成本,且在網路這個道路上火拼價效比,這就造成了OV的售價比其他中國產高一截。
為了縮小差距,OV砍掉了高階晶片手機Find系。結果就是,小米835高階晶片的手機和榮耀同樣高階的970晶片手機拼的你死我活,OV卻只有中端660晶片手機撐場面。當三星的爆炸和蘋果外觀四代同堂、創新乏力,國外月亮圓的光環變得暗淡之後,加上中國產的長足進步崛起,華人的目光從洋牌身上聚集到了中國產身上,OV實體模式的成本劣勢越來越顯眼的暴露在人們的目光下,當“高價低配”被推上風口浪尖,OV的產品戰略勢必做出調整才能應對頹勢。
於是OV祭出自己的王牌FindX和Nex坐鎮高階,配備高通845晶片,以此來消滅“低配”。K1則打網路價效比路線,以此消滅“高價”。所以K1就是在這麼情況下誕生的。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引發全面屏概念,在解決方案上,曾被業界冠以標杆的蘋果也留下了劉海的遺憾,三星也留下了下巴和額頭,FindX和Nex卻實現了正面無明顯遮擋、高屏佔比的全面屏,而且比華為手動滑蓋全面屏逼格更高的是採用了電動設計,FindX的雙規潛望結構過於複雜,對整體電路結構佈局影響過大,技術工藝要求高,但OPPO很好的平衡了這一點,且突破了量產困難難題,包括三星蘋果在內的其他手機,在這種類似雙規潛望自動攝像頭雙面無孔的全面屏解決方案上晚OPPO一年幾乎已成定局,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廠商不會採用這種全面屏解決方案的可能性。OV在正面無明顯遮擋的全面屏上做到了先發制人,也展示了其強大的工業設計、技術、製造等功底。而肩負去“高價”的K1與之前OPPO產品線中那售價3千的660處理器手機相比,K1的660AIE還增加了人工智慧,此外還有高階機具備的屏下指紋售價卻只有1500起,價效比十足。
當然了,這不是說OPPO的3千的660手機一無是處。K1在做工上與自家3千級別的有所縮水,採用塑膠外殼,閃衝也是低配版。但這也符合它1千多元的售價。好在K1主打網路價效比,沒受實體成本分攤的影響,這是網路的優勢——集中成本做手機。其做工拍照最佳化快充等各方面實力符合1千多手機的水準,加之超高的顏值、660晶片的智慧、親民的屏下指紋加分,K1的銷量火爆就可以理解了。K1主打網路帶來的實惠,和OV線下實體帶來的親身體驗、快捷服務、方便售後,形成網路加實體的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組合,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服務和選擇。
此外K1的火爆還有手機業的共同因素:大部分新機上市後都會在前兩個月銷量迅速爆發,其後幾個月慢慢降溫,臨近更新換代還會降價促銷為新機讓路。K1剛開售僅幾天,正處於爆發期。
看到這兒或許那些有5千購機預算的消費者會對K1嗤之以鼻,也有攢錢娶媳婦或供房貸的消費者埋怨手機更新換代快對購買K1的有心無力。廠商出高中低端手機,人群有高中低的需求,你能明白過去的雙十一和年中大促,紅米和榮耀為什麼能霸榜,也能明白高階品牌的影響力可以讓黃牛和顧客排漫漫長隊就好。
總之,根據自身需求和情況,理性消費,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OPPO K1是於近期上市的一款手機,與以往OPPO主打線下的產品不同的是,K1是一款主打線上的手機。咱們瞭解一下它的基本情況。
引數及配置
OPPO K1搭載驍龍660AIE處理器,採用4/6GB+64GB儲存組合;配備6.4英寸AMOLED水滴屏,屏佔比達91%;前置2500W,後置1600W+200W雙攝;配備光感屏下指紋識別;內建3600mAh電池;2340×1080解析度,支援全網通。
賣點
採用高通驍龍660AIE中端處理器(660AIE是高通針對時下的人工智慧,在660基礎上加入了AI智慧加速,但660AIE主頻比660略低),另外OPPO對《王者榮耀》《絕地求生》《穿越火線》等不少遊戲都有特定最佳化。得益於對遊戲最佳化,所以使得K1這個一千多的中端手機在遊戲體驗上也有不錯的表現。
K1採用了主流的漸變色,雖然是一千多的手機,也有高達91的屏佔比,外觀漂亮時尚,主打年輕時尚群體。
配備了屏下指紋,將高階機的屏下指紋親民化。
銷量
目前從19日開售以來,K1在天貓、京東、蘇寧的銷售火爆,是單品銷量榜單上的黑馬。
分析
要想更深一步的分析K1的火爆,咱們就得從根源找問題,所以就多囉嗦一些,兼顧所有人。
在米1的網路品牌創立以後,中國產的道路面臨十字路口,小米榮耀魅族錘子努比亞皆選擇了網路品牌,OV選擇了實體模式。相當於OV的實體VS電商,OV龐大的線下實體造就了高額的渠道費運營費廣告費開支,這就註定手機成本水漲船高。而網路品牌很少或沒有那麼大的線下實體成本,且在網路這個道路上火拼價效比,這就造成了OV的售價比其他中國產高一截。
為了縮小差距,OV砍掉了高階晶片手機Find系。結果就是,小米835高階晶片的手機和榮耀同樣高階的970晶片手機拼的你死我活,OV卻只有中端660晶片手機撐場面。當三星的爆炸和蘋果外觀四代同堂、創新乏力,國外月亮圓的光環變得暗淡之後,加上中國產的長足進步崛起,華人的目光從洋牌身上聚集到了中國產身上,OV實體模式的成本劣勢越來越顯眼的暴露在人們的目光下,當“高價低配”被推上風口浪尖,OV的產品戰略勢必做出調整才能應對頹勢。
於是OV祭出自己的王牌FindX和Nex坐鎮高階,配備高通845晶片,以此來消滅“低配”。K1則打網路價效比路線,以此消滅“高價”。所以K1就是在這麼情況下誕生的。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引發全面屏概念,在解決方案上,曾被業界冠以標杆的蘋果也留下了劉海的遺憾,三星也留下了下巴和額頭,FindX和Nex卻實現了正面無明顯遮擋、高屏佔比的全面屏,而且比華為手動滑蓋全面屏逼格更高的是採用了電動設計,FindX的雙規潛望結構過於複雜,對整體電路結構佈局影響過大,技術工藝要求高,但OPPO很好的平衡了這一點,且突破了量產困難難題,包括三星蘋果在內的其他手機,在這種類似雙規潛望自動攝像頭雙面無孔的全面屏解決方案上晚OPPO一年幾乎已成定局,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廠商不會採用這種全面屏解決方案的可能性。OV在正面無明顯遮擋的全面屏上做到了先發制人,也展示了其強大的工業設計、技術、製造等功底。而肩負去“高價”的K1與之前OPPO產品線中那售價3千的660處理器手機相比,K1的660AIE還增加了人工智慧,此外還有高階機具備的屏下指紋售價卻只有1500起,價效比十足。
當然了,這不是說OPPO的3千的660手機一無是處。K1在做工上與自家3千級別的有所縮水,採用塑膠外殼,閃衝也是低配版。但這也符合它1千多元的售價。好在K1主打網路價效比,沒受實體成本分攤的影響,這是網路的優勢——集中成本做手機。其做工拍照最佳化快充等各方面實力符合1千多手機的水準,加之超高的顏值、660晶片的智慧、親民的屏下指紋加分,K1的銷量火爆就可以理解了。K1主打網路帶來的實惠,和OV線下實體帶來的親身體驗、快捷服務、方便售後,形成網路加實體的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組合,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服務和選擇。
此外K1的火爆還有手機業的共同因素:大部分新機上市後都會在前兩個月銷量迅速爆發,其後幾個月慢慢降溫,臨近更新換代還會降價促銷為新機讓路。K1剛開售僅幾天,正處於爆發期。
看到這兒或許那些有5千購機預算的消費者會對K1嗤之以鼻,也有攢錢娶媳婦或供房貸的消費者埋怨手機更新換代快對購買K1的有心無力。廠商出高中低端手機,人群有高中低的需求,你能明白過去的雙十一和年中大促,紅米和榮耀為什麼能霸榜,也能明白高階品牌的影響力可以讓黃牛和顧客排漫漫長隊就好。
總之,根據自身需求和情況,理性消費,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