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子寫實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同時也讓曹操統一天下的政治夙願變的遙遙無期了。那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也是身經百戰的,也曾經有過官渡之戰時以少勝多的戰績,也有荀彧、荀攸、 賈詡、程昱等謀士 ,為什麼會輸掉赤壁之戰呢?我認為原因有一下幾點。

    1、輕敵。曹操字打起兵後雖然也有敗績,但他的發展還是很快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戰敗了北方多路諸侯,官渡之戰有消滅了北方地區最大的政敵袁紹,並聽從了郭嘉的建議,一路北上讓北方多個遊牧民族政權也得以歸附,解決了大後方的問題,才能讓他放心的南進。

    曹操在南進的過程中,又輕易的讓劉琮投降獻出了荊州。

    俗話說“人無完人”,面對這樣的成績,曹操開始變的有點驕傲了,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自然不把劉備、孫權等人放在眼裡。

    2,兵源問題。曹操自北方而來,士兵絕大部分都是北方人,屬於步兵。面對長江天塹,需要的確實水戰,而曹操的兵士可都是“旱鴨子”。起初在收復荊州時,蔡瑁、張允還算是不錯的水軍將領,周瑜有了反間計也被曹操殺了。

    北方士兵不但不識水性,不是水戰,更是水土不服,曹操的軍士在荊州駐紮是,很多都因為水土不服病倒甚至死亡。讓曹軍的實際戰鬥力大打折扣。

    3,對手太強大。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前的戰爭中的對手不管是從謀略、戰略還是格局上很他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只有袁紹還是有些眾多的謀士,然而袁紹卻是一個一意孤行的人,最終也敗在曹操的手裡。

    而孫權則不同,孫權承父兄之基業,虎踞江東,又有長江作為天陷。江東也是人才輩出,有周瑜、魯肅這樣的謀略之士;也有黃蓋、程普這樣的愛國將領。江東的主僕之間更是上下一心,同仇敵愾。再加上孫權有著比較遠大的政治眼光,選擇和劉備聯合起來共抗曹操,這樣就給戰勝曹操增加了一分勝算。

    3,戰術上的失敗。曹操為了能夠讓北方士兵適應作戰的環境,將大船連在一起,然後在中間鋪上木板,讓北方士兵能夠平穩的在上面行走,沒想到反而給了周瑜火攻的機會。

    4,時機不成熟。曹操收服北方的袁紹後,將長江以北的土地都歸到了自己的麾下,他此時最想做的就是統一南方,結束是東漢末年以來長期的軍閥混戰的局面,重新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其時機是不成熟的。

    幾十年後,蜀國和吳國最終也被魏國所滅,情況卻是不同的。蜀國是在屢次北伐失敗後,國中的經歷、軍事、人才方面都盡枯竭。吳國,在繼承人方面出現了問題,國內政治陷入動盪,不能全力對外。

    曹操攻打東吳時,東吳正處於君臣齊心,共抗外敵的局面。

  • 2 # 我超級酷啦

    周瑜以區區不足五萬之眾,戰勝了二十多萬的強敵是因為周瑜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孔明借來了東風,地利長江天塹、東吳都為水軍,魏都為陸軍。主場優勢。蜀吳同心,他們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周瑜取勝,有三個因素值得考慮,一個是主帥的意志和決心,周瑜是決意要打贏這場戰役的,並作了充分的準備。而曹操在取得荊州之後,已生自滿情緒,這從曹操給孫權的信中能看得出來,過分的看重自己的強大了,以為大軍壓境,孫權也會像劉琮一樣,獻表投降。第二個因素,是曹操軍中正好流行疫病,戰鬥力大大的削弱,有史料記載,在戰鬥中曹操自燒戰船,引兵退去。曹操為什麼這樣做,其原因恐怕是為了脫離接觸,免受大的損失。第三個因素是東風助了孫劉聯軍,如果沒有東風,周瑜就不能實施火攻,如果不用火攻,憑軍事實力,周瑜很難打退曹操,正像唐朝詩人杜牧詩裡寫的那樣:“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 3 # 平凡的世界話人生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從而奠定三足鼎立,三國分割的局面。曹操掃除北方群雄後,收服荊州降卒幾十萬,對孫劉聯軍詐稱八十三萬,旨意要取江東。曹操兵強馬壯,謀士如雲,戰將千員,為何會敗給周瑜呢?一、曹兵多為北軍,不諳水戰,水土不服,軍中有疾命滋漫。二、所收荊州軍不是嫡系,軍心不穩。三、蔣幹盜書,周瑜巧施反間計,除掉蔡冒、張允兩個心腹大患。四、巧妙利用曹軍蔡中、蔡和來東吳的詐降,然後佈施黃蓋用苦肉計,闞澤獻詐降書,龐統授連環計,步步引曹軍上鉤。五、周瑜一方,君臣一心,將士賣命。恰逢天時,又來東風,火燒赤壁,周郎立大功。杜牧詩曰"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滾滾長江東逝水,詮釋著浪花淘盡英雄的時境與變遷,還有多少故事,在人們的笑談中流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梁山周圍沒有水,為什麼《水滸傳》還要寫“800裡水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