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假日多,官員休假制度也非常寬鬆。
1、旬假
唐代把實行了八百餘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時人稱為“旬休”。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休沐始於漢,其以旬休,始於唐也”。旬休的具體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後一天,也稱“上浣”、“中浣”、“下浣”。雖然“九日驅馳一日閒”,例行假日在賬面上比漢代少了一半,但因為官吏不再住在官署,與家人的團聚時間倒是多了。
2、節假:包括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以及各節氣的假日
《唐六典》(張九齡等人編撰的行政發典):“內外官吏……謂元日、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並給休假一日。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
統計下來,民俗節假二十七個共47天。其中,元日(春節)和冬至享受的是長達7天的“黃金週”。
3、田假
五月有15天田假,可以抽身照顧家中農活。
4、授衣假
九月有15天的授衣假秋收和準備冬衣。總計旬假36天,節假47天,加上田假和授衣假30天,總數已達113天不上朝,這還沒完。
5、天氣不好可以不上朝
6、千秋節
唐代帝王以老子後代自居,從玄宗天寶五年開始,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成為假期。
玄宗還開了另外一個先例,把自己的生日設為節日,名之曰“千秋節”。《舊唐書》:天下諸州都要大搞宴樂,休假三日。玄宗死後,子孫經過慎重考慮,把這三天假停了,不過,後面的不少皇帝學會了自娛娛人的這一招,也在自己生日設節放假,這種慣例一直持續到了晚唐。
7、輟朝假
皇帝臨時有事不上朝,那麼這一天也會變相地成為假期,即所謂“輟朝假”。造成輟朝的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天氣惡劣,風雨交加的日子官員沒法上朝,朝廷便會放出歇假通知,《舊唐書》和《唐會要》:“以大雪放朝”、“朝官遇泥雨……停朝參”等。
8、日蝕假
日蝕的時候皇帝覺得不吉利,所以也不上朝。
9、悼假
皇親國戚或重要的大臣去世也會輟朝放假,短的停一天,長的13天。
唐朝假日多,官員休假制度也非常寬鬆。
1、旬假
唐代把實行了八百餘年的五日一休沐,改成了十日一休沐,時人稱為“旬休”。明代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休沐始於漢,其以旬休,始於唐也”。旬休的具體日子,是每月的第十天、第二十天和最後一天,也稱“上浣”、“中浣”、“下浣”。雖然“九日驅馳一日閒”,例行假日在賬面上比漢代少了一半,但因為官吏不再住在官署,與家人的團聚時間倒是多了。
2、節假:包括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以及各節氣的假日
《唐六典》(張九齡等人編撰的行政發典):“內外官吏……謂元日、冬至各給假七日,寒食通清明四日,八月十五日、夏至及臘各三日。正月七日、十五日,晦日,春、秋二社,二月八日,三月三日,四月八日,五月五日,三伏日,七月七日、十五日,九月九日,十月一日,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每旬,並給休假一日。五月給田假,九月給授衣假,為兩番,各十五日……”
統計下來,民俗節假二十七個共47天。其中,元日(春節)和冬至享受的是長達7天的“黃金週”。
3、田假
五月有15天田假,可以抽身照顧家中農活。
4、授衣假
九月有15天的授衣假秋收和準備冬衣。總計旬假36天,節假47天,加上田假和授衣假30天,總數已達113天不上朝,這還沒完。
5、天氣不好可以不上朝
6、千秋節
唐代帝王以老子後代自居,從玄宗天寶五年開始,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成為假期。
玄宗還開了另外一個先例,把自己的生日設為節日,名之曰“千秋節”。《舊唐書》:天下諸州都要大搞宴樂,休假三日。玄宗死後,子孫經過慎重考慮,把這三天假停了,不過,後面的不少皇帝學會了自娛娛人的這一招,也在自己生日設節放假,這種慣例一直持續到了晚唐。
7、輟朝假
皇帝臨時有事不上朝,那麼這一天也會變相地成為假期,即所謂“輟朝假”。造成輟朝的原因一般有二,一是天氣惡劣,風雨交加的日子官員沒法上朝,朝廷便會放出歇假通知,《舊唐書》和《唐會要》:“以大雪放朝”、“朝官遇泥雨……停朝參”等。
8、日蝕假
日蝕的時候皇帝覺得不吉利,所以也不上朝。
9、悼假
皇親國戚或重要的大臣去世也會輟朝放假,短的停一天,長的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