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蜜桃姐姐
-
2 # 育兒網
如今,二胎時代正式到來,越來越多的夫妻選擇生二胎,但這不由得引發另一個問題:如何讓大寶接受弟弟/妹妹的出生呢?下面這幾個方法,或許對你很有用:
1.別把事情弄得很神秘
孩子能感覺到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所以不提及二胎是一個壞主意。提前談論新成員的加入有助於培養孩子。你的討論與其說是一份宣告,不如說是對孩子的接受,是整個家庭未來的一步。告訴大寶,這個寶寶將會是他的小妹妹或弟弟,讓他知道這是上天給家庭的一個禮物,孩子會充滿期待感。
2.讓孩子多結交朋友
研究表明,有好友的孩子往往更能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處融洽。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影響往往是長期的。所以,多多鼓勵大寶去結交朋友吧~
3.教大寶學會愛別人
當你懷著愉快的心情從醫院回家的時候,別忘了給大寶一個新玩偶來照顧。這樣他就可以在你照顧寶寶的時候有事做,也可以幫助他更加認同你。
4.提高大寶的自我認知
當二寶出生後,你可以透過一些語言讓孩子感到驕傲,比方“看,妹妹只要有你身邊,她就會笑”或者“當你拿著弟弟的奶瓶時,他就好開心”之類來與新生兒建立聯絡。你也可以鼓勵大寶幫你做事,比如幫小寶寶穿上襪子或泡奶。大寶完全可以給你拿一個尿不溼,或者挑一件弟弟的衣服。幫助你,會讓大寶覺得自己很重要。然而,如果他不想幫忙,就不要勉強,否則會適得其反。
5.不要忽視大寶的心理
與大寶相比,不再過度強調二寶的重要性,這可能會引發兄弟姐妹之間的競爭。
-
3 # 小豬佩奇LL20000
大寶為什麼不喜歡二寶那?因為有二寶就意味著父母要把愛分給他!並且自己不是唯一!最好的不只是自己的!
解決的的辦法就是給大寶更多的關注!不要問他如果給他生個弟弟妹妹好不好!你只要告訴他,馬上會有一個小玩伴,不完徵求他的意見,你徵求意見,他就會多想,你不能滿足她的一件事,她就會發飆,也不能讓別人沒有事的時候老問你家大寶給你生個弟弟好不好,有弟弟就不愛你了,這種話真的很怪!
你可以慢慢的疏導大寶,說二寶以後的東西都是,大寶剩下的,但是儘量不要讓他們有一種攀比的關係。
最近對於這樣的事,也不要太過擔憂,因為他們總會長大,長大之後所有都會理解,會相親相愛的,在一起只是在一歲到幾歲的時候會有這種反應,但是你給於她足夠的關注,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另外不僅兒童教育很講究方法,早教識字教育也很講究方法,人們對於畫面的記憶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進行練習,比如【貓,小,帥學漢字】是一款採用圖片演化成字型的軟體,讓孩子在好奇快樂中學習漢字,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是一款免費的好軟體。
【貓,小帥,識漢字】中的圖片演化漢字就是一個很好地例子,讓孩子感知世界同時學習知識,這種學習方法 思維能力 對以後繁重學習任務有重大幫助。
-
4 # 一朵漂浮的雲O
不知道你大寶幾歲,我發現6歲以下基本都很喜歡有個弟弟妹妹,年齡越大越排斥。平時還要多跟孩子溝通,多講講有個弟弟妹妹的好處,可以讓大寶摸摸肚子跟小寶寶說說話,先聯絡一下感情。有的孩子剛開始不接受,等生下來他看到小寶寶後會愛心氾濫,非常喜歡。
-
5 # 小番茄起飛
說明你家大寶本身就缺乏安全感,你們沒能給他足夠的愛和關注,如果大寶不願意還是緩緩再說吧,畢竟我見過大寶不容許生二寶硬生的,生出來大寶根本不讓媽媽帶二寶,還總是打二寶,給父母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一個都難以平衡更不要說兩個了
回覆列表
一些父母發現自己的大孩子對於新兄弟的想法是帶著憤恨和嫉妒的,他們難以忍受這一事實,甚至在父母面前家長很期待,但是看不見的地方就在發洩。這毫不奇怪,而且這種偽裝很少奏效,爸爸媽媽仔細一觀察,可能就能發現。想象一下,如果丈夫有一天回家,高興地宣佈自己將有第二個妻子的訊息:“我馬上就要帶一個新妻子來了,因為我覺得我們在一起生活會很好,你也不會寂寞了。而且,我希望給你能做榜樣,平常也能幫助我照顧我的新妻子。”聽到這種話,大人可能不爽吧。雖然舉得這個例子不是很恰當,但是這不正是爸爸媽媽向大寶宣佈要有新的弟弟妹妹時說話的模式嗎?
當我們所愛的人對我們足夠愛的時候,我們就想為他們付出足夠的代價。如果他們想要關愛別人,我們會感覺到被拋棄和嫉妒。那麼,爸爸媽媽的任務就是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大孩子會有這種痛苦的感覺。當然,我們可以透過做一些事情來減少這種感覺。
比如當小寶已經出生,在從醫院回家的路上, 媽媽不要自己抱著寶寶,讓隨行的爺爺奶奶或其他大人幫助一下,這樣你的手臂就可以自由地擁抱大孩子,邀請他幫你拿尿布或者選擇嬰兒穿什麼衣服。但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讓大海進入最佳的情緒狀態,不要讓他覺得自己被忽視了。
與父母和照顧者保持平穩、安全的關係會讓大寶在嬰兒出生後的幫助他控制自己,所以儘量避免在二寶出生時有什麼和大寶的重大爭鬥出現。總讓大孩照顧新兄弟或姐妹會讓他變得不太好,他需要的是其他親密的關係。比如,他和父親相處的時間越多越好。最喜歡的朋友或親戚的房子也可以作為避難所,而且是嬰兒無法觸及的“成年”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他自己的“託兒所”或學前班。不要總讓大孩的關注力在二寶身上,他也有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