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如媽媽
-
2 # 高中數學嗨起來
前言
分享(助人)是一種品質,它既可以方便別人,又可以給自己帶來幸福感和成就感;自私(摳門)是一種本能,它雖然是與生俱來的,但也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而使其逐漸弱化。
受中國傳統文化和如今分享共贏的理念的影響,我們每一位家長朋友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不但能夠愛護自己、更要關愛他人,即能成為社會大家庭中有責任的、優秀的一員。可是,如何說服教育呢?打罵可以嗎,強迫管用嗎?
正文我的觀點是:強迫式、或打罵式教育不但不能促進孩子養成愛分享的習慣,反而會致使孩子更加地“自私”。用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語來形容:強扭的瓜不甜。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一、孩子為什麼不愛分享
除先天的本能因素以外,孩子的“摳門”(自私)還與後天的成長環境有關。環境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等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庭環境是最主要的。而從小到大,孩子一直模仿的物件主要也是家庭中的爸爸媽媽。不難看出,我們做父母的這種透過言傳身教、身體力行的榜樣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好了,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後面的問話裡。我們做父母的起到榜樣的作用了嗎?
二、為什麼不能強迫孩子分享
強迫式的教育方法,不是基於平等對話的教育,而是一種典型的上級對下級的“鎮壓式教育”。經過了這種不平等的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便會形成叛逆心理,叛逆心理就會引發叛逆情緒,若叛逆情緒得不到有效地調節或疏導,孩子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還有一個原因:強迫式教育會使得家長和孩子都失去理性,會使得雙方將分享的緣由都拋到腦後,進而使得矛盾轉型升級,更加不利於問題地解決。
三、家長如何應對孩子的自私
家長做示範,起到先鋒及榜樣的作用。孩子在很小的時候,一直在模仿周圍的人。父母是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也是孩子的言談舉止的“啟蒙教練”。當年幼且喜歡模仿的孩子看到我們主動與他人共享的一幕一幕時,他們會認為:哦,因為父母是這樣做了,所以這樣做是正確的,我要向父母學習。
家長講明道理,起到人生導師的作用。孩子再大一點,當他們學習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後,我們便可以與其平等溝通、促膝而談,同他們一同探討分享的意義和自私的害處。
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看與分享有關的書籍或影音作品。
結束語“愛分享、愛助人”的教育理念一定不能強迫灌輸給孩子,這容易適得其反;最好的教育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做教育,我是認真的!我願同各位同仁一道,在教育事業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以幫助更多學生進步和成長!
回覆列表
1、寶寶爭搶玩具先別懲罰,每次堅持替他道歉。當寶寶陷入爭搶或獨霸玩具的漩渦,父母要做的首先不是訓斥寶寶如何學習分享,而是以適當的方式介入,以免寶寶互相傷害。
2、和寶寶探討解決問題的方式。當孩子們為了玩具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先要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倆都想玩同一個玩具,那應該怎麼樣做,才能大家都玩到玩具呢?”把問題丟擲來,讓寶寶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讓寶寶的獨立性也能得到鍛鍊。
3、不要強迫寶寶分享。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總是比他們的慷慨來得更早,這是寶寶發育的必然過程。如果家長強迫寶寶分享,只會讓寶貝對家長及分享他東西的夥伴產生怨恨,內心產生更多不安全感,並不會因此變得更慷慨,反而會變得更小氣。
4、讓寶寶學會道歉。如果是寶寶搶了別人的玩具,家長可以鄭重其事地向對方道歉,並告訴寶寶,他搶了別人的玩具,讓別人傷心了,所以應該說“對不起”。就算寶寶不一定會說“對不起”,先不要強求他,每次遇到類似的事情家長不妨都堅持這麼做,這樣的處理方式既能給被搶了玩具的寶寶足夠的尊重,也給自己的寶寶樹立了榜樣,即便沒有受到懲罰但也足以讓他明白他的行事方式是錯的。
5、 父母做榜樣,寶寶會分享。 家庭是學習分享的好環境。父母做出好榜樣,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表現在行為上。例如分蘋果,先分給大家後再最後給自己;習慣飯桌上的好菜,先夾給爺爺奶奶。父母處處表現大方,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會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對不願意分享的寶寶,可以經常性地做一些交換東西的遊戲。如果寶寶喜歡上一件屬於媽媽的東西,讓寶寶玩又不礙事時,媽媽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跟寶寶互換,以達到分享的效果。平時可以多讓寶寶玩輪流遊戲。玩輪流玩的遊戲,可以讓寶貝體驗分享的快樂,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分享。
注意事項 父母要認識到,對物品的所有權和分配權屬於孩子自己,如果父母強行處理,會降低孩子的自尊,讓孩子產生反抗行為和不安全感,不利於今後與他人安全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