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rtherson

    西漢皇帝主要對內,管理諸侯宗室和祭祀。丞相主要管理百官。另外西漢的丞相有些資料顯示並不能掌握兵權,兵權歸大將軍。

  • 2 # Walker927

    漢代是中國封建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漢代皇帝沒有像後來諸朝那樣將權力握在手中而是透過宰相和太尉,掌控中央的軍政大權,國家治理的權力則下放到各地,透過建立監察制度,完善對地方的監督。最後決定權很大部分在於皇帝,中外朝制度加強了皇權。

  • 3 # 前方美如畫

    漢朝剛開始丞相權力極大,後來漢武帝為了加強皇權,設立內廷,大將軍,驃騎將軍,從此漢朝皇權加強,後來設立刺史,用皇權監察地方,從此進去皇相之爭

  • 4 # 心理觀察局

    初期,丞相統領百官,輔佐皇帝處理行政事務,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不過,最後的決定權在皇帝手裡。

    後來,武帝為了限制相權,也為了提高行政效率,設定內朝,丞相則為外朝。內朝擁有決策權,外朝變成了單一的執行部門。

  • 5 # 歷史每刻

    漢朝官制承自前朝,採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一文一武,再加一個監察官。丞相主管行政,是文官之首;太尉主管軍事,是武官之首;御史大夫主監察,協助丞相。九卿則負責處理具體事務,如祭祀(太常)、車馬(太僕)、法律(廷尉)、禮賓(大鴻臚)、皇家族譜(宗正)、門房(光祿勳)、衛兵(衛尉)、經濟(大司農)、財政(少府)這九種。

    後來,為鞏固皇權,皇帝組建內朝(又稱中朝),三公九卿為外朝,史稱中外朝制度。內朝任用少府尚書處理奏章。

  • 6 # 歷史大學堂

    漢朝自建立伊始,便是一箇中央政權比較分散的朝代:與漢高祖劉邦共打天下的能人眾多,可以說,作為皇帝的劉邦並不是能力最突出的一個,甚至不是出力最多的一個,所以他不可避免地要分出一部分皇權。這點從西漢朝廷的機構設定上可見一斑:當時的皇帝和丞相各有一個屬於自己的類似於“秘書處”的機構,而兩邊的組織卻大小迥異——皇帝身邊有六個部門,即“六尚”服務於皇帝身邊的各種事務;而丞相這邊共有十三個類似的部門,即“十三曹”。由此可見當時的丞相職權之廣泛。

    圖1 歷朝皇權與相權的博弈

    到了武帝一朝,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皇權開始“膨脹”:武帝先是創造性地提升了原本只屬於“六尚”之一的“尚書檯”的權重和地位,使許多政事由尚書檯做出決策後再交由皇帝本人裁定。因為尚書檯的官員只對皇帝一人負責,而且多從皇帝身邊的親近之人中選拔,故他們與皇帝的利益關聯更加緊密,使用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這樣一來就繞過了原本負責這塊的丞相府,使得相權不斷被削弱,而皇權由此加強。

    圖2 劉徹(公元前156年 -前87年),即漢武帝

    這種做法還導致了另一個結果,就是“中(內)外朝廷”之分:由於尚書檯的權責不斷加強,使得以其為班底、圍繞皇帝本人而形成一個“內朝”;而原本由官僚系統選拔上來的那部分官員則稱為“外朝”。

    但漢武帝的這種做法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就是中朝權力的過度膨脹。由於皇權的集中,使得許多事情由皇帝親自處理,但皇帝本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不得不把一些事情交由中朝處理,這有進一步助長了中朝的權力;而中朝裡的許多官員都是由“非正常”途徑選拔上來,故常常會危及國家治理。這也是為什麼兩漢會不斷出現外戚和宦官輪流把持朝政的原因之一。

    因此,雖然漢武帝加強了皇權,但同時又形成了新的“相權”。可以說,這是一個“1.0版本”。

    文:愛影

  • 7 # 孤舟釣江雪

    一、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皇權和相權是怎樣分配的?

    在漢代,皇室和政府是分開的,皇帝的國家的唯一領袖。皇帝是國家元首,象徵著這個國家的統一;宰相是政府的領袖,負責實際上的國家治理。那麼皇權和相權怎麼劃分的呢?

    我先舉一個例子:皇帝、宰相各有一個秘書處,兩邊的組織大小不同。皇帝的秘書處有六尚: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和尚書,前五尚管理皇帝的起居,只有尚書是管文書的,實際上是皇帝的秘書處。漢代初尚書只有四個人,其職權本不大,地位也不高,後來才越弄越大。

    我們再來看宰相的秘書處,共有十三個部門,叫作“十三曹”。這十三個機關,就合成了宰相的辦公廳。全國的政務,如水利、修路、救災、農桑、盜賊、鹽鐵等事務,最終都彙集到這裡,由宰相統領他的辦公廳研究處理,一般的事務,皇帝不會直接參與決斷。但涉及重大事務,宰相肯定是要皇帝彙報,請皇帝決斷的。彙報的方式如何呢?宰相或者直接面君,或者透過皇帝的秘書處“尚書”,向皇帝彙報,皇帝要做決斷,也可以直接叫宰相面議,也可以叫尚書傳達。

    二、關於各自管理哪些的問題?

    剛才說了,宰相管理政務。皇帝就多了,管外交、軍事、御史(監察機關)、民族政策等。

    三、最後的決斷權在哪?如果是政府的事情,最後的決斷全在宰相,但皇帝如果對宰相不滿意,隨時可以撤換宰相,相當於有最後的決斷權了,比如漢武帝就共用過13個宰相,後期的幾乎沒什麼權力了,不過是皇帝的擺設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教孩子辨認元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