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蝸牛快樂學堂
-
2 # 唐老師的小跟班
應該讓孩子學會一下幾個方面
1、學會關心別人。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3、學會一些交際技能。
4、學會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5、學會和別人交換意見。
6、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
應該讓孩子學會一下幾個方面
1、學會關心別人。
2、學會正確評價自己。
3、學會一些交際技能。
4、學會保持人格的完整性。
5、學會和別人交換意見。
6、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
孩子的這種情況跟獨生有關係,但又不全相關,我生活中遇到的獨生子女很獨立的也有,只是獨生子女更普遍存在不合群或者喜歡獨處的情況。那麼,先分析原因,再對症下藥,效果會更好。
首先,孩子的生長環境是影響孩子的性格的一方面,長期在父母的臂膀下生活的孩子,確實要學著與社會與他人相處會存在困難。我是從我姐的兒子身上感受到這個問題的所在的,我外甥剛一歲的時候,很活潑,到後來學說話走路都很正常,後來他奶奶來帶,我去過我姐姐家,孩子的奶奶經常在孩子玩耍的時候強制拉走孩子去尿尿,吃飯的時候直接把孩子抱到桌前,不管孩子願不願意,這樣的方式導致我外甥性格大變,後來越來越不想和他人交流,甚至經常生氣和哭鬧。還好我姐意識到後,經常帶著他去公園,去親子游樂中心玩,讓他不斷地接觸不同的小朋友和人群。所以,孩子的成長環境很有可能在曾經受過不正確的教育方式。
第二,沒有興趣點,難以形成對生活的激情和樂趣,消沉的心態就容易使孩子喜歡一個人獨處,甚至感到自卑。這是社交恐懼症的一種表現,因為孩子不知道除了學習,還有什麼可以做可以交流,甚至不知道這些是他的同學,他的夥伴,在孩子心中只有家人才是可以接近的,社會上任何人都是不可信的,這就是對生活消極的心態所產生的。
第三,養成刁鑽的眼光,在他人身上只看到缺點,卻沒想過謙虛地和他人學習。舉個例子,獨生子女很多在家是家庭的中心,到了社會,可不一定是別人的焦點,有些孩子心裡落差大,想不懂,於是就開始挑別人的毛病當做被冷漠或者不合群的原因,給自己心理安慰。這樣的情況,只能說孩子缺乏集體活動,缺乏心理輔導。
第四,孩子曾經受過傷害,或者是來自陌生人的傷害,因此選擇把自己的心門關閉,渾身長滿刺,不讓別人靠近自己。這種情況的傷害不一定是肉體上的,還有可能是精神上的。例如曾經被同學嘲笑,被同學欺負,孩子沒有將這種情緒合理消化掉,而是積在心裡,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不和他人溝通親近。
人的關係是微妙的,也是相互的,你對我好,我可能對你好,可能不理你,可能對你更好,但是如果沒有人先踏出這一步,主動伸手去握手或者主動打招呼,誰也沒辦法破冰,各自就成了陌生人。那麼快速徹底解決的辦法不大現實,改善這種狀況是可行的。
第一,不合群的孩子一定要多參加社會活動,班級活動,可是孩子不想去怎麼辦?老師可以幫忙,如果把實情跟老師講,當有什麼班級活動的時候,看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來做組織者。同時,可以在週末或者假期帶孩子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一些勞動基地既可以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毅力,還可以讓孩子學著團結的精神。我記得軍訓是最好的調節劑,軍訓的會操為什麼需要大家步調一致,哪怕自己動作再完美,隊裡有人出錯了則整個會操比賽一樣拿不到分數,這就是軍訓教官會強制大家團結,並教大家集體榮譽感,每次軍訓完,大夥的感情都非常好。
第二,孩子的心門越是關閉,家長越要幫孩子開啟,這類孩子缺乏的是勇氣、自信和關愛,家長還是要繼續以愛的方式讓孩子感到溫暖和無壓力。不斷鼓勵孩子去突破自己,其實有一些書籍是有關於孩子突破自閉,改善合群的方法,可以參考。如果可以,跟孩子瞭解到底是為什麼導致他不願意和舍友們溝通,打成一片?是不是因為被欺負?是不是因為看不爽哪個舍友?是不是自己認為低人一等?還是沒話題呢?找到孩子根源,便可以很好地去開導孩子。
第三,跟孩子講團結的道理,以自身經歷讓孩子知道同學即是緣分,也是人脈,以後還可能成為人生最重要的朋友。讓孩子知道這是積累人脈的過程,這是一種難得的緣分,這些不是敵人,是朋友。如有可能,告訴孩子,到社會上交的朋友沒有在學生階段交的單純,社會上的朋友基本存在利益關係,情感也比較複雜,反而是學生階段的朋友,沒有太多利益衝突,最多的只是個人喜好罷了。
第四,帶孩子去看看海或者爬爬山,開拓心胸,不要為生活的雞毛蒜皮小事斤斤計較,告訴孩子,誰都有優缺點,儘管你再討厭某個人,但是那可能是對方的個性,就像你,之所以和別人不一樣,就是有你自己的個性所在。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符合自己的意思,我們要求同存異,要學會容納不一樣的性格和不一樣的人,這才是成長。
孩子的不合群需要不斷去磨練和鼓勵,家長們如果真的束手無策,不妨往心理角度考慮,讓心理醫生進行開導。但是我個人認為,溝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先溝通,再找方法,然後投入,最後堅持等效果。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陷,就算沒有共同話題,吃總是要的吧,買好吃的一起吃,大家慢慢地就會接受彼此,問題也就會慢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