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極簡英語思維

    這個比喻很形象,事實就是這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表象。語言的表達方式就是思維的常態模式。看事物和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以語言為界,很多時候涇渭分明。

    拿大家最熟悉的中英文比較,就可見一斑。

    比如中文裡“今天、明天”就是一個專有的詞,但英語裡面不是。英語用to加day表達今天,就是today。 to表達的是時間執行的方向“到.......”,day表達的是“白天”,today就是“到白天”,也就是“今天”。morrow是“次日、第二天”的意思,“到”“次日”就是tomorrow,就是明天。這就是英語的造字方法。也是英語的思維方式。

    跟中文的造字法,象形、會意、形聲比較,是不是有根本的區別?簡直是截然不同。

    拿句子表達比較一下:

    中文中說:男孩的鼻子長得像爸爸的鼻子。

    英文中說:The boy"s nose is from his father. 就是說鼻子是來自於爸爸,文字中直接就傳達了上下兩代人的基因遺傳關係。

    會中文不會等於會英文,思維方式的碰撞就是語言交流的最大意義。

    讓孩子更聰明,英語的學習,應該從娃娃抓起。這有一個前提,就是需要正確的思維引導。

    我們有最簡單易學的英語思維課程可以引導家長如何給孩子啟蒙。

    這一階段的孩子,處於語言啟蒙的黃金期,模仿能力非常驚人,有效。更容易領悟語言思維,與英語母語學習者同步起跑。

    據研究表示,0-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啟蒙的黃金期,7-12歲的孩子,處於語言發展的敏感期;通俗點說,就是想讓孩子有兩種以上的母語,那麼最好的時間是6歲前,因為他們模仿能力極強,能聽懂上千種不同的語言並進行模仿;到7歲以後,可以全方位地拓展詞彙和場景教學,讓孩子能脫口而出,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

    國內的K12教育來說,是以一門學科的形式教學並考察,這樣的目標導向讓英語一直停留在應試層面,很難真正迴歸到語言的本質。讓孩子從更小的年齡學習英語就不同了,他們有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以興趣出發,引導他們邊玩邊學,訓練英語思維能力。

    語言就要從娃娃抓起,但訓練的過程中要有思維指導,畢竟英語不等於母語,有漢語思維不等於有英語思維。

    有漢語思維是因為有全時段的中文環境,孩子可以主動糾錯。學英語是沒有這樣全面的語言環境的,需要悉心引導,孩子才能學好。

    學習英語最高效的方法,毫無疑問是從建立個人專屬的英語思維開始的。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中文的學習順序中側面證明:中文學習的起步分三個階段。

    1. 從出生到開口說話,是中文思維的形成。

    2. 2-4歲是中文表達能力的形成。

    3. 4歲以後進入學校,是中文讀寫能力訓練的開始。

    由此,我們可以明瞭,語言的學習順序是由思維能力到表達能力,再到讀寫能力。其中的思維能力的形成首當其衝。從思維能力入手英語,得到的結果跟學母語是一樣快捷,一樣方便的。

    真理往往是最簡單的。思維應該是最基本的形態、最簡單的邏輯。簡單到在母語學習時不用教,在外語訓練中能看到,這樣才是真正的理解思維。

    英語思維在教學中一直是一個偽命題,說的多做的少,原因是因為切入的視角不對,操作的方案繁瑣。對思維的定義與定型,完全不是母語方式的潛移默化,無師自通,來得全不費工夫。而是不能入門、難以琢磨、無法參悟的敲邊鼓和瞎起鬨。

    我們有簡單易學的英語思維課程,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習者超越語法,構築信仰,順利底走向英語工具化學習的正確方向,做到用簡單規範複雜,用不變擁抱變化。針對孩子提供英語思維啟蒙,全程思維導讀,讓孩子學看得見的思維,是親子共讀的好幫手。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是一個移動的英語角。

    課程核心:把語言串起來,讓思維站起來。

  • 2 # 韓語趣味學

    語言這個東西,是帶著人格的。一個民族有她自己的積澱,有她自己的格調,這些東西也會被帶入語言當中。就像學習韓語,韓語的優雅與個性就可以中和性格當中的衝動與急躁。中和的效果雖因人而異,但你不得不承認,韓語的自由與禮儀文化無時無刻都在感染著每一位學習者。

    語言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承載一個國家文化與智慧的東西,自己若想要成長,就必須去認識新的人,接觸新的事物,語言是一塊寶地。文化這個東西,不是等到你完全學懂一門語言後才能去見識的,對文化的洞察,已經滲透到你學習的過程中去。說不定第一課你就能發現一些你以前沒有想到的東西。

    這個是大家都能理解的,學習語言是一個系統的過程。發音、語法、單詞,然後深入到語境、語義的活用。這個過程教會我們怎樣去學習一樣東西,怎樣安排時間,怎樣調整進度,怎樣去發現自己是否真的學懂了一樣東西,學習其實是一種和自己本身的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有必要從小開始接觸並學習機器人教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