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學小咖
-
2 # 曾真珍
唯一有效的辦法是堅決徹底快速取締一切與學校教學內容相關的校外培訓機構。學生負擔本質上不是“負擔”輕重的問題,而是這種“負擔”本質上是違背教育規律尤其是違揹人的特別是青少年的成長規律。天價的“負擔”投入不僅沒有效益而是遞減了效益,減了效益也罷了,最為致命的是嚴重摧殘了青少年,抹黑了神聖的教育,製造激化了無窮無盡的師生矛盾、家校矛盾、社會矛盾。“三百六十行”,教育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行”,現在的情型是似乎只有“教育”這一行,全社會都在“搞”教育,實質上是都在坑教育。教育被“寵”上了天,搞教育的人更是天上之天,唯我獨尊,似乎沒有其它三百五十九行,既使有也都必須為我獨寵為我服務,本末倒置。本來教育的目標目的是為社會發展進步培養健全的勞動者並使勞動者自身健全發展,而現在的情型是為教育而教育,各行各業都圍繞教育(都搞教育都搞不好教育,教育也是專業性極強的喲!),人的一生多數時間都用去學校讀書“受”教育,哪有時間精力去為社會發展進步而勞動,讀書人又哪有時間精力去健全自身。
我經常悲嘆,我們那麼多教師、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專家、教育學家,為什麼沒有一個懂教育本質教育規律的呢?也許有,但在教育產業化商業化在金錢面前只懂錢了,什麼規律都不懂了。為了錢,專家可以編造出“課後服務、延時服務、學校託管”等一大堆新鮮詞,把本屬學校專業性的學生作業推御給家長和社會,把本屬學校專業教學職能職責的工作轉讓轉包給校外培訓機構(這些才是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發展的根本原因)。三點半放學多年來是學校“早退”,糾正恢復正規教學時間怎麼能叫“課後延時託管服務”。服務就需要錢,向家長要錢,向社會要錢,向各級政府要線,向國家要錢。“延時課後託管服務”的新名詞一出,學校教育的“銅臭味”越來越重,又將引發激化更多社會矛盾。教育管理部門為何要使用這種明顯是“銅臭味”的新名詞?
-
3 # 開心果慄
減負最重要還是需要相關政策統一,校內校外要求一致,這樣才能根本減負,另外還需要豐富其他教育,讓孩子們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為以後的生活做準備,為祖國強大做出奉獻。
回覆列表
首先,這個問題從出發點來看就是不對的。學生的負擔不是校外培訓機構造成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當前學生的壓力是由於每年畢業生遠大於社會對人才需求量以及中國尚不完整的技術人才培養機制造成的。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不夠,必然會造成高學位人才和地學位人才的競爭,由於政府沒有有力的解決方案,必然會使大家覺得只有高學歷才能有競爭優勢,因此學生的負擔只重不輕。
第二,國內對職業技術人才的偏見。當前中國絕大部分家長仍然想著讓孩子念一個所謂的大學,因此職業教育就不在家長的考慮選項內。對於學科成績弱的孩子來說,只能透過校外培訓機構來達成目的。那此舉就會對好學生構成“威脅”,故而好學生也選擇校外培訓。所以最終造成全部學生都參加校外培訓班的局面。
第三,教育私立化是一個必然。由於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大家習慣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一切事物。但是,縱觀全球和國內沿海發達地區,頂尖學府中絕大部分就是私立的。所以,在經濟基礎滿足的條件下,人會選擇更優質的服務這也是一個經濟本質。
當然,理性選擇培訓機構,選擇優質靠譜的培訓機構是更為重要的。當前國內培訓行業亂象叢生也是一個事實。所以,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應該以規範教培機構為重點,而不是一味甩鍋。
綜上所述,如何給中國孩子減負,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不是在培訓機構上找點問題就能解決的。
ps:個人覺得題主的這個問題帶有濃濃的歧視意味,作為一名教培行業的創業者,倘若學校老師在工作中沒有失誤,學生也不會報名那麼多培訓機構。作為教書育人的老師,應該教會孩子客觀理性的分析解決問題,而不是以強烈的個人感情來評判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