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涯人張公子
-
2 # 寒木釣萌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作家是可以培養的,作家與其他職業沒有什麼不同。
只想一個問題,鋼琴家需要培養嗎?畫家需要培養嗎?音樂家需要培養嗎?
都要。
但為什麼,人們卻普遍認為:作家不是培養出來的呢?
這是因為:
寫《水滸傳》的施耐庵沒有上過培訓學校。
寫《紅樓夢》的曹雪芹,寫《三國演義》的羅貫中也沒有經過培養。
還有滋養中國半個影視圈的金庸,他也沒有經過專門的培養。
…………
所以,作家不需要培養。
以上看法是正確的嗎?
當然不。而問題,主要出在什麼是“培養”上。
如果我們把“培養”定義為上某個培訓學校,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培養”有多種多樣的形式。
身邊的名師帶領是培養。
上某個學校是培養。
自己學更是一種培養,而且是高效的培養。
金庸寫過大量經典的武俠小說。但他這些小說,並非他一出生,什麼都不學,長大後自然就會寫了。
而是,金庸從小就博覽群書,同時還喜歡寫東西。
1941年,金庸因為在壁報上寫諷刺訓導主任投降主義的文章《阿麗絲漫遊記》,結果被訓導主任開除。
你看,金庸不但博覽群書,還在上學時,就喜歡寫東西了。
他的“讀”和“寫”就是一種最好的培養。
你說,很多人小時候也博覽群書,也寫過東西,為什麼就不能成為作家呢?
這就涉及到“天賦”和“悟性”了。
你說,這不就得了?歸根到底,還是天賦和悟性嘛!
別急,咱們再來看美術家、鋼琴家。你認為這些都需要培養,是不是?可是顯然:
去學鋼琴,去上畫畫課的孩子千千萬,但最終,又有多少孩子成為知名畫家呢?其實,這是一樣的。
天賦和悟性只是條件之一。僅僅靠這些是不行的,知名的例子就是方仲永。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方仲永從一個天資非凡的神童到泯然眾人,這是他有悟性,但缺乏培養的例子。
也就是說,沒有悟性的人,經過時間足夠長的“培養”,也是可以成為一名普通作家的,只是代價很大很大,比如說需要培養二十年,等等。
而有悟性的人,如果不經過培養,比如“大量看書,大量寫作”,則也是成不了作家的。
所以結論是:作家是需要培養的。
-
3 # 手機使用者61269979107
我想,主要靠悟性,如鄭板橋所說,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這過度全在一個"悟"字。莫泊桑得到左拉培養,成一代大師,契訶夫混打渾衝也一代短篇小說聖人手。莫言只是小學肄業,他的成就是否就在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培養?高密古文化的滋養,說書藝人的滋養或更主要,更主要的是他能悟出道道,讓眼中之竹成了藝術。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首先作家看怎麼定義了,傳統上我認可的作家都是些名家大家,這也是我們上學那會形成的主觀印象,像雨果、魯迅、莫言等等,現在的作家定義範圍比較廣泛,有的人自己花錢出書也叫作家,名人出書熱多了去了,另網路絡小說的作者對外宣傳的時候稱之為網路作家,大神級的收益頗豐。我覺得第一類如魯迅、莫言這種還是很難說培養就能培養出來的,優秀的作家除了傳遞文字,更多起到批判現實社會,關懷人類民族情懷的作用,他們往往是時代的產物,大師不是隨便哪個時期都能出的,當然他們的閱讀量,知識面,文學造詣也是日積月累,不斷學習最佳化的。像國外很多作家也是投稿很多次被拒絕,最終還是堅持下來,終成名家的。這就說明作家除了自身寫作能力過硬,堅持也是相當重要的,畢竟大部分人可能早放棄了。至於網路作家,由於內容和定位不同,自然有不同的地方要學習,這方面像閱文的作家助手就有許多參考學習的資料。另外也有一關於寫作方面的書籍,比如《編劇的藝術》,畢飛宇的《小說課》也講的不錯,其它的網路上也有很多。然後最重要的我認為還是多讀多寫,多看優秀的作品,學習人家的優點,普通的作品也要看,這樣就會發現水平高低在哪了,再有自己多練習,平時多注意觀察人物,生活細節,哪怕一個有趣的小片段,都可以記錄下來,作為自己的素材,時間長了自有好處。其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網際網路社會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文學從古演變至今已多有變化,如唐傳奇小說,元雜劇,明清小說,白話文運動再到上世紀80年代的文學,無不有各自時代的烙印,今後文學會走向何處尚且不知,音訊,影片的衝擊還是很大的,但是人類聽故事的原始出發點是不變的,希望文學更美,更走進平凡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