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孤王頭痛欲裂
-
2 # 野史春秋
西夏有一支3000人的神秘軍隊,能橫掃大宋?題主所說的是西夏鐵鷂子吧!
終宋一朝西夏都沒有對宋都沒有形成橫掃之勢,只是在一兩場戰爭中佔有一定的優勢罷了。如果能夠橫掃大宋,那大宋面對大遼和西夏兩個如狼似虎的國家豈不是隻能躲在被窩裡瑟瑟發抖。
宋夏之間的戰爭,互有勝負,只是宋沒有一口吃下西夏的軍事實力,同時也受到來自大遼方面的鉗制。前期,宋一直對西夏用兵,希望滅掉這個欺主僭位之國,但是宋朝方面太不給力造成三川口、好水川之敗,結果大宋只能罷兵。西夏撮爾小國,憑藉西北產馬地、控制絲綢之路,打造出一支實力強大的騎兵——鐵鷂子,在軍事方面暫時保持對宋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俗話說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西夏方面面對持久戰也是難受,所以雙方有意和談。
所以終宋三百多年間,西夏一直在宋遼、宋金之間平衡,保持三國鼎立之勢方得長久生存下去。
以上純屬一家之言。
-
3 # 種花的腹黑小兔子
不就相當於現在的特種兵嗎。人少加上古時候監視面積小空當大。特別適合精兵騷擾戰術。人派少了打不過,等你集結大部隊,人早跑了。就容易給人造成橫掃的假象
-
4 # 古今文社
這支部隊是指西夏“鐵鷂子”,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親手組建的一支重騎兵部隊,也是該國最高統治者的親衛隊,共有10隊,每隊300人,共計3000餘人,是西夏最精銳的部隊。
先來簡單瞭解下西夏以及當時故事背景,公元1038年党項人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的一個政權,疆域範圍包括現在的寧夏、青海、甘肅、陝西等地區,面積約7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300萬,不足北宋王朝十分之一,但民風彪悍,軍隊以騎兵和山地重步兵最為著名,而鐵鷂子正是西夏集全國之力組建的王牌重騎兵部隊。
據悉,鐵鷂子士兵所乘坐的是西夏最優秀戰馬,身披重甲,刀劍難傷,士兵也是全身皮甲,並用鎖鏈固定在馬背上,即使戰死屍體也不會墜落,這支堪稱武裝到牙齒的重騎兵部隊也成為西夏軍隊的一柄利劍,主要擔任破陣、衝鋒等任務,每次作戰必然是鐵鷂子開路,步兵趁機壓上。
西夏建國之初就和北宋爆發戰爭,在4年內爆發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規模戰役,皆以北宋戰敗而終,其中好水川之戰北宋9000軍隊幾乎全軍覆沒,而在這三場戰役中,西夏鐵鷂子部隊發揮出了重要作用。
當然,宋軍雖然戰敗,西夏也傷亡慘重,而且鐵鷂子雖然無堅不摧,但和其他重騎兵一樣無法持久作戰,機動靈活性不足,一旦被包圍,幾乎只有死路一條,因此在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和西夏簽訂“慶曆和議”,協議規定,宋朝每年給西夏白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此外各種節日時還要另給白銀2.2萬兩,絹2.3萬匹,茶1萬斤,因此實際上北宋第一次和西夏戰爭中實際上是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
那為什麼西夏3000鐵騎就能橫掃北宋軍隊,逼得宋王朝屈辱求和呢?主要原因大概有三點:
第一,重文抑武。宋太祖趙匡胤武將出身,靠陳橋兵變登上王位,為防止其他將領效仿,對武將一直非常提防,甚至是打壓,歷代皇帝都比較親信文章,如果一件事文武大臣發生爭議,皇帝肯定是支援文臣,而且為防止武將擁兵自重,皇帝寧肯求和也不許開戰。
第二,軍隊內部腐敗嚴重。北宋建國之初,全國登記在冊士兵人數約為140萬,但由於武將不被皇帝喜歡,士兵地位也較低,幾乎人願意和軍隊有交集,這也造成軍隊管理混亂,沒人願意當兵,吃空餉嚴重問題,僅僅只過了30多年,號稱百萬大軍的北宋真正還有戰鬥力計程車兵不足10萬。
第三,宋朝建立之後,周邊有遼、西夏、金、蒙古等眾多遊牧民族勢力虎視眈眈,同時開戰打不過,集中力量消滅其中一兩個又擔心其他勢力趁虛而入,因此只能以守為主,寧肯求和也不願將戰爭規模擴大的原因,論總體實力,北宋依然是當時最強勢力,不然早就被遊牧民族給滅了。
不過宋朝雖然給人一種懦弱的印象,但它卻是中國歷史上最富裕的一個朝代,據悉北宋一年財政收入約為1.6億貫文,相當於當時全球各國總收入的60%,是明朝一年收入的10倍,因此歷史上也有“富宋”的說法,這和宋朝皇帝的隱忍,不願意將戰爭擴大有著很大關係。
-
5 # 寅心石
橫掃是不可能的,題主有誤區。如果橫掃北宋,北宋早就被滅亡了。實際上歷史嚴重低估了北宋的軍事實力。西夏、遼國都多次向北宋用兵,但並未佔的太多便宜。所謂歲幣也不是向大多數人,想想的那麼喪權辱國。
回覆列表
宋與西夏(或者獨立前的党項)之間的戰爭幾乎貫穿了整個北宋,但單以國力而言,宋對西夏是呈碾壓態勢的。
雖然看到的戰爭結果都是宋大敗,但實際上西夏曾經數次被宋突入國核心心地區,而西夏卻只能在宋朝邊境形成威脅,如果不是遼國的牽制,西夏是完全撐不過宋的打擊的。
至於西夏的那些軍隊確實厲害,人少而精,尤其是山地作戰,曾經讓北宋和遼國都吃過大虧,但要說橫掃還差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