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甘E線上

    根據不同化控試劑的要求,按說明書,在玉米最適噴藥的時期和間隔期噴施。

    化學調控對操作者技術性要求比較高,所以得確定用藥時期、農藥種類和使用劑量進行。

  • 2 # 蚌埠淮河兒女學禮

    雙重化控是確保玉米抗倒伏,防衰,抗逆,優質高產的化學調控技術,分別於7-9葉期,和9-10期噴施玉米調節劑,兩次用藥間隔10天左右,這個時候是玉米拔節期,用藥後可使玉米莖杆增粗,節間縮短,穗位降低,霸王根層數,條數增加,能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又能營養吸收。

    常用的調節劑有,玉米健壯素,矮壯素,縮節胺,多效唑,乙烯利,氨鮮脂,等,

    市場上各種玉米調節劑名目繁多,但其離不開上述成分,有單劑與混合劑之分,使用單劑有一定的副作用,混合劑比較好,能起到速效與長效相結合,受天氣影響小,效果突出,無副作用。

  • 3 # 農幫手

    種植玉米,為了使苗粗苗壯抗倒伏、高產豐收,在化控的管理上應分兩次進行還是比較理想的。

    常規下,第1次化控應在3一5葉期,用藥量要少而輕,以促進根系生長,使苗粗苗壯。第2次化控在9片葉以後,這次要穩準控制,且用藥量要足,以達到不旺長為主,使根系更加發達,植株健壯,為後期棒大高產打下基礎。

    實踐證明,玉米化控掌握好化控的時期及化控的程度很重要,不然的話會出現效果不明顯或負作用,甚至會導至植株僵苗矮化,影響後期生長和產量。

    其實第一次化控的時間應掌握在植株生長到七至八片葉時進行化控為佳,雖然五葉之前也能化控。但風險性極高,因為在這期間,幼苗的基本根系還沒有完全形成,對外的抵抗能力還比較弱,尤其對生長抑制劑比較敏感,稍有不慎即得不償失,而在七至八片葉時化控用藥量也不能過重,做到控後苗狀而不旺,穩健的生長,要用助狀素,最好不用縮節銨,以免掌握不好使用量控制過頭而影響生長。另外還要根據雨水條件,如果天氣多雨可適當的加大些用藥量,同時也可加入農藥防治蟲害。

    第二次化控應在玉米的笫九片葉完全展開後進行,也既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喇叭口期。這個時候也是玉米整個生長期開始生長最旺盛的時期,也是化控的關鍵時期,可用助壯素或縮節銨噴施,但為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使用玉米專用控旺劑,這個當地各大農藥門市部都有出售。具體的使用量,可根據肥水條件和當時近階段的天氣狀況諮詢當地農藥門市部人員。如果不慎用藥量稍大些,也並無大礙,過一段時間會恢復正常的,同時還應加入一些鋅肥一起噴施,省工省時,效果顯著。

    玉米苗經過兩次化控還是比一次化控要好的多。只要肥水能跟得上,後期的豐收高產還是有望的。

  • 4 # 努力就好

    俗話說,"玉米一倒產量全跑"也有的說玉米一倒象棵草。現如今的播種條件下,豁那麼寬和深的播種溝,再加上又有那麼多的麥秸,玉米紮根受影響,又沒有再鋤地培土滴了,玉米結棒的時候,就會出現頭重腳輕隨風倒的問題。因此,如何讓玉米深紮根,多紮根,降低株高,是大家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一,怎麼辦

    目前來說,大家普遍使用的是生長調節劑,也就是玉米控旺劑。這種東西具有良好的防倒和增產作用,但是使用起來卻非常嚴格,一旦用不好,很可能會造成減產。因為噴早了玉米不長,噴晚了起不到控旺的作用。

    玉米噴施控旺劑的時間是在大喇叭口期,最正確的方法是,扒開一棵玉米,從心葉基部向下7–10釐米能夠看到玉米穗尖,這是最好的噴施時間。就我們從玉米的外部來看,在7–8片葉子,株高不超過1米時噴施即可。

    但也有不一樣的說法,如我手中的這種叫"玉米豐"的抗倒增產劑,人家就要求是在玉米的6–7片葉子完全展開,株高50–60釐米時噴施。

    二,噴幾遍

    正常情況下就噴一遍。市場上所銷售的玉米控旺劑,一般都是一袋兌一桶水,噴施一畝地的玉米,而且一個生長期就噴一次,均勻噴施在玉米上部葉片上,一噴而過,不可重複來回噴施。但特殊情況除外。

    如當你噴施過玉米控旺劑後的4–6小時內,不巧又遇到了雨,這就讓藥效降低,所以才要噴二遍。並且在噴二遍時,藥量還得減半用,以防藥量過低而影響產量。

    噴施玉米控旺劑後的玉米,會多扎氣生根,根密根多,固土能力增強,你說能不抗倒嗎?根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所以玉米就棒大穗粗,不禿尖。同時,由於控旺劑縮短了莖杆節間的長度,提高了莖粗,強度和韌性,玉米重心下移,因為低盤低,所以穩固性強,就抗倒。

    至於說沒有經過雨淋能否噴第二次,我沒經過,也沒有推薦用過,所以我不知道,我僅就我用過,賣過,推薦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同你說一下。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噴二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的軍事體制是怎樣的?為什麼特朗普可以繞開美國國會直接侵略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