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果爸爸成長記
-
2 # 天飛無言
我是贊同開設國學班的。關鍵在與學什麼內容。想起了古人都是讀古文長大的,幼兒早期啟蒙,讀的就是“三百千千”。
“學童三五並排坐,天地玄黃喊一年。”幼兒本就頑皮可掬,一個喊字倒也生動傳神,我們也就不必太在意孩童,是不是真正體會了國學的精粹。簡單的解釋,孩子們還是知道的。常見的知識點、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求學的格言警句、詩詞的魅力是完全可以傳授的。
關鍵在於老師怎麼教,是不是能結合孩子們的認知水平精選內容,學校是不是能堅持下去。
-
3 # 我與娃兒的那些事兒
父母有時間就多帶著讀讀背背,年齡小以背讀為主,如果父母沒時間就只能送出去專門學習,但送出去就和各種培訓班一樣,還要培養孩子興趣
-
4 # 毛老師的育兒寶典
只能說有點好處,也就是了解咱們國吻博大精深,歷史悠遠,別的也不要深究了!
孩子太小,他的理解能力有限,只是口頭上學習古文,國學只會讓孩子感到厭煩!得不償失
-
5 # 杉青隨律
上“國學斑”、“古文班”對孩子眼時有用沒用還看不出什麼,不過對孩子以後長遠的成長髮展是有很大益處的。這要看老師的講解水平,老師真正的讀懂弄通那些古典知識中的事情事件細節,比如:三字經,弟子規,二十四孝以及孔子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和古代故事,古典寓言等等。把這些知識用講故事的方式講解給孩子們,小孩不但願意聽,而且記得牢。這無意中在孩子們的幼小心靈裡植入了做人的道理、道德基礎,對孩子以後成人的成長成熟起到重要的作用。
-
6 # 庚申癸亥
學好國學,做有道德修養的人,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嗎!這個世紀是中國崛起的時代,必定也是中華文化復興的時代,有眼光的外華人都在積極的來學習我們的文化了,你在想什麼呢?
-
7 # VERY跨界色集思
我是一個支援並參與幼兒教育的改革者,我說下我的看法。
既然題主已經說是“所謂”的國學班或古文班,想必也是存有質疑。
國家前幾年一句話,注重傳統文化,說實話救了很多類似這樣的培訓班!
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我一直覺得都挺好,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越來越有所感悟,但把傳統國學非得整成某一種形式,某一種主題,我也贊成,但對於小朋友,尤其是學齡前的孩子,過於的形式主義,和類似“私塾”上個課,我實在反感,中國傳統文化我覺得一樣是透過行而影響質,但在“行”這個點多數這樣的班並未有什麼好的引導方式。而至於作用就會變得非常小,甚至讓孩子同樣認定它是家長給報的班,無奈的學啊學……甚至厭惡。
國學對孩子,我一樣遵循和尊重孩子的體驗,讓遊戲、活動、體驗變成孩子興趣的渠道,甚至去影響到家長,讓家長在閒事也能感受到國學的好。
舉兩個例子,成人都在教孩子背詩,孩子也跟著哇哇背,在我看來就是個記憶問題,而曾經帶孩子去遊玩看過瀑布的時候,就給他說: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孩子當然不知道,那作為我們成人用最簡單的語言告訴他是形容瀑布的,也串聯一些道理簡單的故事,至於深層次的內容、情懷、一帶而過,有時候孩子是理解不到的,最直接的是,把美和敘事告訴了他們,發現身邊的美,而不至於曾經網上有個家長說孩子游玩的感受:跑大老遠就看了一張WIN7的桌面。
第二個,孩子看故事,就拿曹衝稱象來說,完全是一個活動案例嘛,用道具讓孩子們玩了一把,還結合了很多知識點,不需要孩子一定懂得,但一定需要讓孩子們對思考和知識產生興趣。
這就是我對國學的想法,有些傳統文化的內容連成人都不是很清楚,完全也可以拿來去做,比如曾經電視上樑宏達主持的節目,介紹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筷子,居然講出了十種文化寓意,真的挺好,希望傳統文化能有效的去吸引孩子,影響孩子。
-
8 # 寧靜似安然
我覺得,不管學什麼,主要還得看老師的教學方式是否生動有趣,小朋友們易也樂於接受,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從而產生厭煩情緒……
老師講課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加之又是小朋友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這樣快樂中學習,肯定收穫滿滿,能學到很多。這樣的,肯定是有益無害啊。
-
9 # 雲私塾
從目前看 大多數都沒有意義
第一 大多數人誤解了 “國學” ,現在的國學班 無非背背弟子規,穿個唐裝或漢服,還有什麼呢?難道這就是國學?
第二 現在的教育從業者 大多人心裡想的是錢 是能不麻煩就不麻煩 能把事情推給家長就推給家長 這是社會病
第三 現在的夫妻關係出了問題 學什麼 都不如讓孩子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
回覆列表
沒有絲毫用處,現在的國學班都是文盲為了騙錢開設的,為啥?大熱,門檻低。
只需要教孩讀書,背書,磕頭,鞠躬就行了,核心概念一個孝字,一本弟子規就能騙三年。
如果真是喜歡國學,家長買一套南懷瑾編的教材在家陪孩子每天讀20分鐘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