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史君

    房玄齡

    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世家,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天下大亂時投靠李世民,替李世民參謀劃策,並且拉攏人才。

    房玄齡掌管軍謀大事,運籌帷幄。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為李世民謀的帝位。精誠奉國,重視吏治,並且精簡官吏節省了國家財政開支,減輕人民負擔。

    房玄齡精通典制政令,自從房房玄齡等更定律、令、格、式以後有唐一代都沒有發生過多大變動。房玄齡善於謀略,杜如晦處事果斷,並稱“房謀杜斷”,成為良相典範。

  • 2 # 西門不帶刀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賢君名相,層出不窮。對於帝王來說,對自己忠心就是忠臣,為自己著想就是賢相,比如

    秦孝公與商鞅,秦惠文王與張儀,秦武王與甘茂,昭襄王與範濉,子楚和呂不韋。秦始皇與李斯。漢高祖與蕭何,漢獻帝與曹操,劉備與諸葛亮。孫權與張昭。宋太祖與趙普。明太祖與李善長。嘉靖與嚴嵩。萬曆與張居正。乾隆與和珅等。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人是唐太宗與魏徵。

    丞相作為古代皇帝的肱骨,統領百官,輔佐皇帝治國理政,還要負責上傳下達,協理陰陽。魏徵不但很好的履行了自己作為丞相的職責,而且能夠做到善始善終。去世後得到了當朝皇帝的深切緬懷。這個人就是唐太宗時的魏徵。

    良臣擇主,賢君擇臣。

    唐太宗是一代英主,貞觀之治讓大唐朝國富民強,兵強馬壯,四海威服。連少數民族都稱呼唐太宗為天可汗。

    魏徵一開始並不是支援唐太宗的,他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因李世民勢力大,多次勸太子李建成要先發制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得帝位後。並沒有怪罪魏徵,而是給他加官進爵。士為知己者死,魏徵也竭盡全力,忠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終魏徵一生,直接向李世民面呈的奏議,建議就有五十幾次,而指著鼻子當面罵皇帝做得不對,這種事有數不勝數。唐太宗也是千古一帝,對於自己的錯,絕對不掩飾,都聽從的建議改了,

    貞觀17年魏徵病死後,李世民廢朝5天(5天沒有上朝),同時將魏徵列入凌煙閣功臣(一共24位),魏徵位列第三。

    唐太宗與魏徵的君臣際遇才是標準的明君賢臣,作為皇帝的丞相併不單純的一味迎合皇帝,投其所好。而是能夠隨時指出皇帝的錯誤,並督促其改正。既成全了皇帝的賢明,又履行了自己的職責。這才叫名相。

  • 3 # 我來讀歷史

    1、開創先例 中國第一宰相--管仲

    齊國 管仲:

      管仲,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潁上人。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被稱為“春秋第一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

    2、救時宰相--張居正

     明朝 張居正

      機巧善謀,治世有方:創考成法,整頓吏治,清丈土地,推行“一條鞭法”治黃整淮,修整邊防,功在社稷,名垂後世。主政十年,救了明王朝,而得“救時宰相”之譽。他身為帝王之師,力育天子,行非常之師德,可謂用心良苦。然其死後,被一幫小人“秋後”算帳,罷了相位,削了諡號,抄了家!舍家為國者,卻成世間罪人。

    3、一語可破天下事--房玄齡

    初唐 房玄齡

      唐開國大臣,貞觀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為人多智,有奇謀。被譽為“漢之蕭何”武門事變是主謀,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謂一策定乾坤,列入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終至輝煌,兒子當了附馬,女兒作了王妃,如此功績,如此殊榮,也不枉其為大唐天下謀盡一生。

    4、才高其天 謀深如海--李斯

    秦相 李斯

      功過昭著的秦王朝名相,一生都在毫不偽飾地追逐功利權勢。少年出道,研學帝王術,初投呂不韋,後宮幃進言,獻剪諸侯,滅六國,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賴,馳鶩於秦都。上《諫逐客書》、倡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創“小篆”一統文字。他也曾助秦始皇焚書坑儒,附趙高沙丘謀逆,最終為小人構陷,一代權謀大師腰斬於咸陽。

    5、奇謀善變 不下三傑--陳平

    漢初名相 陳平

      年青俊美,偏納他人之遺孀,六出奇計,助高祖解白登之圍,王陳並相,結交周勃,終滅呂后勢力。漢初三傑,韓信受謗,被擒於雲夢澤,死於鍾室;蕭何遭讒,曾械於牢獄;張良懼禍,託言閒遊。陳平卻能久居相位,且得善終,足見他官場權謀之老到,遠在三傑之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發覺以及發揮自己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