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瑞軒哥
-
2 # 福建省村網通鄉村振興
大棚黃瓜生產過程中,早春季節溫度低、溼度高、病害最易發生流行,常見易發病害主要有霜黴病、灰黴病、枯萎病、根結線蟲病等。為了達到無公害蔬菜生產的目標,在大棚黃瓜病害防治上要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針對不同時期的溫溼度條件和不同病害採取不同農業措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改善和最佳化大棚生態環境,及早確診病蟲害,抓住病蟲發生初期對症用藥,優先採用粉塵法、煙燻法,交替使用不同類別的無公害農藥並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
早春種植大棚黃瓜要防好“四種病”
霜黴病。症狀:葉片正面有黃綠病斑,葉緣和葉背有水浸狀病斑,受葉脈限制呈多角形黃褐斑;潮溼時葉背面有黑灰色黴層,後期病葉捲曲形成黃幹葉,且易破碎。
防治措施:一是加強田間管理,防止高溼;二是高溫悶棚或燻煙等,如用45%百菌清煙劑燻8-10小時,不僅能防病,也是有效的治療措施;三是提高抗病能力,葉面上噴施0.16%尿素或0.2%磷酸二氫鉀+0.2%白糖水;四是發病初期,可噴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進行防治。
灰黴病。症狀:莖和葉可染病,但以果實染病損失最大,果實染病都是從開敗的花冠侵入併發病,因此黃瓜果實的灰黴病都是從前半截軟腐,並密生灰色黴層。葉片染病,以葉面出現“V”字型枯黃斑為典型特徵。可用速克靈葉面噴霧進行防治。7-12天一次,連續3次。
枯萎病。症狀:多在開花結果後莖葉上發病,病葉呈失水狀萎蔫下垂,植株的一側或部分葉片先發病,逐漸蔓延到全株葉片。病莖基部縱裂,莖的維管束變成褐色。潮溼時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黴狀物,並有琥珀狀膠狀物溢位。
防治措施:一是實行5年以上輪作;二是對床土消毒,每平方米用8克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三是加強田間管理,預防高溼;四是嫁接換根,預防發病;五是發病初期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惡黴靈液灌根,每株250克,間隔8-10天重複用藥,連用3次。
根結線蟲病。症狀:黃瓜被害後,生長緩慢,植株比較矮小,營養不良,葉脈不舒展,變彎曲狀,結瓜小而且少。高溫時植株萎蔫,早晚或澆水後恢復正常。隨著病情的發展,不能恢復正常直到植株枯死。拔出根部,可以看到側根和鬚根上有許多大大小小不同腫瘤,也叫根結。一般初為白色,後漸長大變為淡褐色,排列成串,嚴重時密密麻麻。剖開根結,病部組織有很小的乳白色線蟲埋於內部。
防治方法:一是採用大田無病土育苗;二是在病地用過的農具如鐵鍬、瓜鏟等和人穿的鞋子擦洗乾淨,防止擴大傳染;三是藥劑防治:播種或移栽前,用辛硫磷、米樂爾、丁硫克百威、二嗪磷等殺線蟲藥品全田撒施。定植後用阿維菌素或毒死蜱按規定劑量灌根,每株灌0.5升,連灌2-3次,可控制危害。
回覆列表
大棚種植黃瓜其實無論什麼時候都是較為難以管理的,因為一般來說大棚種植的黃瓜都是反季節種植,棚內的溫度和溼度都是人工營造出來的,和黃瓜適宜的生長溫度總是會有差別,容隱引發病蟲害。
當黃瓜嫁接苗長有2葉1心時及時噴150~
200ppm乙烯利,目的是增加雌花數,這是嫁接苗獲得好的前期產量的關鍵。幼苗
3葉1心時及時移苗,可以劃十字土塊也可移到塑膠營養缽中。
移苗前低溫鍛鍊苗,移苗後白天27~29℃,夜間15~18℃緩苗,之後降溫管理。定植前7天夜溫逐漸降到7~8℃鍛鍊苗。
黃瓜霜黴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一般大多采取噴施農藥的化學方法防治,據試驗,採取無公害防治措施,也可收到良好效果,而且還能減少開支,提高品質。主要措施是:
1 高溫悶棚。選擇晴天的中午將大棚密閉,使棚內溫度迅速升至45度,保持2小時後放風降溫。一般悶棚1次,可使病情控制10天。注意在實施高溫悶棚的前一天要澆足水。
2 升溫降溼。提高大棚內地溫和降低棚內溼度,有利於黃瓜生長,而且還能有效地抑制霜黴的發生。方法是:在上午透過密封大棚,使棚溫度升至30-32度。午後再透過放風,使溫度降至20-22度,棚內溼度降到60%-70%。另外,還可採用地膜,稻(麥)草,爐灰等全部或部分覆蓋的方法,提高棚內地溫和降低棚內溫度。
3.葉面噴肥。在大棚黃瓜生長期間,合理噴施葉面肥補充營養,可迅速有效地向植株提供所需的營養,促使黃瓜生長健壯,提高抗病能力。一般每隔10天左右噴施1次,每次每畝噴氮磷鉀硼混合溶液50公斤。溶液的配製為每50公斤水中加尿素50克、磷酸二氫鉀100克,硼砂100克。硼配液前要先用少量的熱水溶化。
4 噴施糖液 。擾研究,霜黴病發生的輕重與黃瓜體內的糖氮比值有很大關係。在黃瓜生長期間,噴施1%的白糖和1%的尿素混合溶液,防病效果可達80%以上。一般噴施5-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