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益民文學
-
2 # 花圃也有風
被愛包裹的孩子才有能力愛別人。所以獲得愛才是有能力去愛的根本。但是,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自己已經給了孩子很多愛,結果卻不如人意,你常常會聽到“我也很愛孩子啊,為什麼我的孩子卻這麼自私?”“我們非常愛孩子,可是她似乎感受不到?”“孩子根本不理解我對他的愛,真讓人傷心!” 其實這些問題的根本在於:你的愛沒有讓孩子感受到,或者說你的愛沒有讓他們感受到美好!那麼,怎麼讓孩子感受到愛?
一、擁抱和親吻
當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感覺是非常直接的,擁抱、親吻都是讓孩子直接感受愛的好方式。你有時候會發現,自己突然抱了孩子一下,抱起他們轉一個圈,他們都非常非常開心,這是因為孩子很直觀的感受到了你喜歡他。這裡要特別說一下,親吻的方式在孩子幼年可以,但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可以適當減少類似的肢體接觸,特別是有的家長喜歡嘴對嘴親吻孩子,一方面不衛生,另一方面,異性家長如果長期和孩子嘴對嘴親吻也容易使孩子和異性的距離界限變得模糊。
二、正確的讚揚
這裡所說的讚揚不是盲目地誇獎,毫無針對性的“你很棒!你做的真好!”這種誇獎可以有,但是太多對孩子並無助益,他們可能會明白父母愛我們,可以他們感受不到這份愛裡對自己的肯定,因為這種肯定太模糊,有時候給人的感覺很敷衍。他們甚至會問,“你為什麼說我很棒?我什麼都沒幹。”所以,如果你想透過讚揚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愛,那一定要誇對地方。他認真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誇獎他很專注,他幫助別人的時候,誇獎他樂於助人,懂得關愛別人。諸如此類,這樣孩子不只會覺得你真的看到了他的優點,也能從你的肯定中真正獲得力量。在他們對別人付出愛的時候,你的誇獎就更加肯定了他的行為,讓他知道這種付出是美好的,他自然就不會只想得到,也不會變的自私。
三、減少抱怨,感受美好
有一句話說的好,有時候他分不清對錯,你需要讓他感受它是否美好。孩子的感受是直觀的,家長常常說,你這樣做不對,你這樣做的是錯的,你怎麼這樣子!在他直觀的感受中分不清對、錯時,如此埋怨對於孩子來說是很迷茫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引導孩子去感受美好來讓孩子感受所謂的對錯。比如一個淘氣的小男孩打翻了別人的玩具,讓別人很傷心,一味指責他錯了和一味為他找藉口都是兩個極端的不可取行為。引導孩子感受到對方因為這件事情很傷心,周圍人對他行為的不肯定,並且做出道歉,幫助對方一起將玩具擺好,視對方的情況來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溫和、堅定、有原則,也充滿愛,這樣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願意用好的方式和被人交往,願意關心別人。
-
3 # 李小沐
1.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那麼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就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難再感謝父母對他們所做的一切了。
2.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從小讓孩子吃“獨食”,會讓他覺得他吃好東西、擁有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如果孩子習慣了被給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難在以後的生活中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個不懂得關愛別人、關愛父母的人將來很難成為一個有愛心的人。
3.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應先思考一下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則堅決拒絕,並且要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合理,給孩子一些經受挫折的機會。當孩子透過一些努力獲得所需的時候,他才會知道在父母的愛和保護下是幸福的。同時,父母也不要預先對孩子承諾太多。
4.父母還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的工作艱辛。
每一位父母在工作中都很不容易,但父母們卻愛給孩子一張笑臉,給孩子一些超脫的環境,怕艱難的現實生活會給孩子帶來壓力。其實,如果父母們能經常告訴孩子一些自己的苦惱,那麼孩子就會在體諒和感恩中漸漸長大。
5.父母要為孩子做出榜樣。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逢年過節給老人送禮物;如果老人離得較遠,應該經常給老人打打電話。要讓孩子看到父母不僅對自己有愛,對長輩也有愛。身教的力量遠遠大於言教。
6.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父母最大的責任不是讓孩子學會讀書,而是讓他首先學習做人,這是他能好好讀書、把書讀好的基礎。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報”,他才會懂得珍惜、懂得體諒!
回覆列表
父母多與孩子有愛的互動,孩子就會慢慢的懂了。另外,多發現孩子可愛的一面然後表揚他,抱抱他,經常表揚他可愛他就會潛意識裡有這個想著如何被愛的念頭。不是有那麼一首兒歌嗎?《愛我你就抱抱我》,聽一聽你也就知道如何去愛他了,他有感受到被愛也就知道如何去愛別人了。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