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印度即將超越英國成為第5大經濟體。

6
回覆列表
  • 1 # 朱老師說歷史

    印度即將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

    印度成為新興經濟國家,近十年來每年的GDP增長率在7.5左右。 這樣的速度在世界上也可以說是“一枝獨秀”。 特別是與美英等發達國家的2-3%的經濟增長速度相比,印度經濟的增長速度驚人地快。

    無論如何,印度經濟被認為有迅速增長的效果,這是不可避免的。 那麼,印度經濟的增長率為什麼這麼快呢?首先,印度一些政府對經濟進行了大膽的改革,特別是印度總理莫迪上臺以來,大力推進經濟改革,提出了廢牌令、印度製造業的迴歸等政策。 印度政府學習英國的一套美國,都以市場化為主導,和人民爭奪利益,迅速發展印度的經濟。

    並且,印度經濟有兩個支柱產業,一個是假藥行業,一個是軟體行業,這兩個行業在印度發達,印度生產的假藥可以解決藥品價格過高的問題,給貧困國家的人們帶來利益,發達國家也閉上了眼睛。 同時,軟體行業、印度軟體行業也發展起來,培養了許多一流的軟體工程師。 印度的製造業雖然不是很強,但至少排在世界前十名以內。

    最後,印度的基礎設施薄弱,目前各大城市在電力高峰時期停電頻繁,在城市汙染系統老化、交通運輸延遲等方面還需要全面完善。

    這雖然是印度的軟肋,但印度政府也能通過基礎設施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前幾天印度政府做了高鐵專案,日本企業中標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現在這個高鐵專案的進展很慢。 但是,印度政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牽引著GDP的增長。 印度在很多方面都參考了中國的模式。印度經濟的增長率近年來為什麼這麼快? 這有海外資金投資和印度人口紅利的集中解放,印度假藥和軟體工業的崛起,也有印度各期政府努力經濟開放的成果。 未來印度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態勢,不久印度的GDP增長率一定會超過英國,但是印度的人均GDP比例可能超過世界100名。 由於印度的貧富差距很大,很多印度人不富裕。

    

  • 2 # 鍋蓋頭司令

    印度的經濟增速快,首先印度政府的治理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儘管印度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存在,但是經濟總體向前走肯定是施政上有很多好的地方。放眼全世界印度經濟能非常高速增長還是得益於他巨大的體量,龐大的人口規模和遼闊的國土面積,有體量就意味著有潛力。

    你一個萬八千人口的小中國人均GDP上萬,我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中國人均GDP幾百,那肯定是我的提升空間比你大,你雖然GDP很高,但是所有領域發展已經達到極限了,一個像印度這種處在發展期的國家它的方方面面發展增速自然低不了。 印度目前的經濟總量已經位列世界前幾,可以和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相媲美了,如果印度的人均GDP能夠達到歐洲那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水平,那麼國家的總體實力印度將把他們遠遠地甩在後面了,就像現在歐洲很多國家在新聞媒體上的存在感也遠遠超過歐洲某些號稱最發達國家之一的國家。

    一個大國如果正處在向上發展的階段,那麼它的增速肯定是巨大的,地大物博的大國隨便在國土範圍內挖點資源賣一賣,都要比一些小國加工後賣的錢更多,這就是規模帶來的優勢,我的規模比你多一倍,如果咱們的發達程度持平,那麼規模為我帶來的收益可能比你多一倍都不止。總結起來說,印度經濟增速快主要還是印度還沒有發展起來,加上其巨大的發展潛力發揮著作用,不過印度究竟能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還要看以後怎麼發展,能不能解決發展中的矛盾。

  • 3 # 走進伊拉克

    印度政府表示,經濟增長是由一系列結構性改革推動的,其中包括:部分經濟的私有化、新的“商品和服務稅”的出臺以及放寬對外國投資的限制。

    年度經濟健康調查報告稱:“過去一年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將使本財政年度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達到6.75%,並將在2018/19年度升至7.0%至7.5%,從而使印度重新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在2017年的最後三個月,印度的GDP增長以7.2%的速度全速增長,這是印度一年來首次超過中國,因為印度的GDP增長相對緩慢,達到了6.8%。

    資本經濟高階亞洲經濟學家加雷斯•皮耶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推動印度經濟增長的因素有兩個。

    “印度發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是它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這意味著它有很多追趕的潛力。因此,如果以許多亞洲國家為例,它們都在二戰以來以不同的速度快速增長。”

    “另一件對印度有利的事情是相當好的人口統計。西方和亞洲許多國家的老齡化速度相當快,因此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減少。然而,在印度,它仍在以相當快的速度增長。”

    他說,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臺以來推動的一系列結構性改革,也幫助撰寫了印度的增長故事。

    他表示,煤炭行業、國有石油公司和航空公司等部分經濟體的私有化,以及為基礎設施支出提供資金的新稅收的出臺,都提振了市場人氣和底線增長率。

    莫迪還用“貨物和服務稅”取代了印度的“霍奇-波奇”稅制,該稅制在不同的邦有不同的稅種

    包括銀行資本重組和商業環境變化在內的小規模改革,如放寬對房地產、經紀和零售等某些行業外國投資的限制,也為經濟創造了奇蹟。

  • 4 # 沈啟群337

    為什麼印度的經濟增速這麼快?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因為世界上任何經濟體增速快慢,都是相對而言的,是有參照體系的,如今全球經濟失速,印度每年還有七左右增長,當然就比較快;這裡,人們還喜歡拿全球兩個人口大國,即中國與印度比較,似乎得出一個結論,如今印度經濟增速超中國了!其實,中印走到今天,己經不具有可比性,為什麼,有個比喻很形象,也很恰當:

    某家男孩五歲了,長的英俊可愛,男孩一年年長高,每年長了十多公分,鄰居們都說,男孩長這麼快,一定會長到一米八,成為高大帥;隨著男孩年齡增長,一晃十多過去了,十八歲的男孩己達一米七五,再往後,男孩還在長,但每年只長二三公分,於是,鄰居們又議論了,男孩怎麼長這麼慢,太慢了……;男孩面對大人們的議論,一臉的無奈。

    中印兩國就如同二個男孩,中國男孩的"體量“己達到GDP近14萬億美元,依然在長高,只是比孩提時慢了不少;印度男孩體量只有3萬億美元,正值發育期,長得很快。這倆男孩站一起,比誰長的快有意義嗎?

    不能不說,發育期的印度男孩能不能持續快速長高,還有很多外部因素制約,比如,今年二季度後,印度突然失速了,GDP增速6%不到,此刻,那些西方鄰居們開始有些失望……。

  • 5 # 遊戲人超超

    印度由於經濟基礎太低,所以經濟增速比我們快一些十分正常,路遙才知馬力,不知印度這匹馬能跑多遠,當然即使中印兩國都保持目前的速度,印度二十年內也休想趕上我們,當然將來(50年或100年)趕上又如何?現在我們超過印度數倍又如何?所以不用多慮,只要一心增強中國力,眼睛朝前看就行了。

    印度這個過度自信自大的民族,虛誇自己,但實際增長也在5左右,在世界上也是高增長。印度的醫療教育制度還是普惠,這麼13億多人口國家做得可以了。有個大問題就是貧富懸殊差距太大,這是制約這個國家整體提高的致命因素!印度經濟總量超過英國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它的人口是13億而英國是六千多萬。以後只比較人均水平;總量是戰爭思維,但即便戰爭也要看人們除了生活還能剩餘多少經濟能力用來戰爭。

    無論是勞動密集型經濟還是技術密集型經濟,人口都是一個極大的紅利,但就中國跟印度比,除此以外還有好多可比的,譬如國民受教育程度、素質、勤奮度、危機感,民族和諧度,政府發揮的主導作用,國民的開放度等等,好多的。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必妄自尊大,給自己一個恰當的定位,給自己一個合適的動力加速度,給自己一個舒適的軌道,有一個心照不宣的目標,地利,人和,再加上天時,一覽眾山小,笑傲江湖了。

    印度絕不會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美國,中國,半個世紀也超越不了。他現在增長快是印度經濟空白處太多,投入就有產出的關係。有專家分析說三十年以後即使中國GDP 不增長都超不過中國,更何況中國經濟依然穩妥增長。印度的計算機,軟體等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但是印度人太懶惰,生活的信仰的方式和我們中中國人不一樣。如果印度人和中中國人一樣勤勞,吃苦,比中國也差不了太遠。

    安心吧,所謂靠第三產業搞發展那隻適用於小國和美國。美國特殊在於靠美元讓世界為其買單。一個大國沒有第二產業做支撐那純粹就是扯蛋。而且社會的發展看GDP是沒用的,菲律賓比越南人均GDP高,你會覺得菲律賓比越南牛嗎?印度不發生流血的革命推翻固有的種姓制度這個國家就不會有希望。

    經濟支柱產業。恆河水,有了恆河水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恆河濱泉真的有點甜。暢銷非洲,遠銷歐美。被特朗普總統指定國會御用水,曾邀請中國家喻戶曉大明星代言,從此印度經濟騰飛,大家一起來唱,我的印度不是夢,我一直喝著恆河水在動。印度這一百年之內,就沒受過戰爭創傷,二戰時期沒受過什麼侵略和損失,再有英國殖民統計打下的良好基礎,它底子就厚。發展到今天夠倒塌了。想想中國是什麼情況,你們問問在世的老人就知道了。那是一個飽經戰爭蹂躪的國家。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了不起了。而且沒少援助了貧窮落後國家。印度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 6 # 乙出東方火天下

    作為一個對印度一直保持警惕的觀察者,說說印度的的情況。

    印度是九十年代初開始搞改革開放的,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印度在改革開放之前是一個計劃經濟為主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發展緩慢,之所以會有這樣怪的局面,我認為印度對大英帝國的政治手段學的個十足十。冷戰時期,美蘇對立,但是印度左右起手,小心翼翼,不得罪、不討好美國、蘇聯,在美蘇之間搞平衡,因為印度很清楚,獨立來之不易,得罪蘇聯會失國土,得罪美國會失政權,沒辦法,那就來個誰都拉一點,所以你看印度武器特別亂,就是跟誰都要討好一下的結果。但是仔細考慮當時印度的處境,印度高層這麼決策似乎也沒有大錯,還是比較合理的決策。

    進入90年代,蘇聯倒臺了,印度就可以放心跟隨美國搞好經濟了,印度還是憑藉之前和蘇聯良好的關係,搞了些東西回來自己搞研發,搞技術,怎奈印度的底子太差,到現在似乎也並沒有大名堂出來,不過不能因此輕視他們,底子厚了之後,很多領域就會突飛猛進。

    如果沒記錯,印度是在92年開始搞改革開放的(記不太清了,最晚不會超過94年),蘇聯91年倒臺,人家嗝都沒打,直接就開始一心一意搞經濟,說明整個國家(精英)在決策和對國家發展方向上還是比較一致的,這點就非常可怕了,多黨制國家,對國家的核心戰略問題沒有互相掣肘、沒有扯皮,說明國家高層還是一個很清醒、很睿智的一群精英。

    有了之前的鋪墊,應該不用多解釋,印度經濟為什麼發展如此之快了吧。應該說,你看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發展,一直到14年,可以說,技術含量並不是很高,基本就是沿著當年日本的發展之路的腳步走的,只要自己不作,到達今天的成就理所應當,沒有今天的成就是天理不容。印度的情況還跟中國不一樣,無法抄襲日本、中國的模式。印度工業基礎太薄弱,可以說,英國統治印度400年,除了給印度留下幾萬公里的鐵路,連個鐵渣都沒給印度留下。可以說,獨立之後的印度,工業基礎跟咱們晚清洋務運動時候差不多,又碰上美蘇爭霸(玩不過你們我當鴕鳥還不行嗎),所以印度改革開放沒有從製造業入手,而是從服務業入手,自己探索一條經濟發展之路,從服務業到工業,去年印度已經有一家鋼企進入全球十強鋼企了,其他工業方面應該也會很快趕上,你看印度一直在仿造戰機就知道,雖然現在還只是會飛的棺材,但是印度沒有放棄,說明技術已經儲備夠了,需要的只是一直完善,積累經驗。而有些無知的中國人對其一直嘲笑,不知道這才是最搞笑的事情(戰忽專家除外,當然了,專忽悠自己人戰忽專家也是沒誰了)。

    可以說,印度現在的發展,綜合印度原來的底子,發展速度不是普通的快,比我們當年發展速度應該說是隻快不慢的。印度是多黨制國家,高層對印度的核心利益也有統一的認識,可以說,決策成本和決策出錯的成本可能會比我們低很多。再加上印度沒有搞計劃生育,人口紅利嘩嘩的。現在的成就只是開始,後勁還是很強的。

  • 7 # 小明觀世界

    印度經濟增速比較快的原因很多,既有我們已知的現實原因,又有我們無法查證的縹緲原因。

    首先,從理性的角度來看待印度的發展與崛起。印度的國土面積雖然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左右,但是印度全境適合人類居住和生存,地處亞熱帶和熱帶,物產豐富。印度目前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人口持續增長,已經達到了13億多,而且以青少年為主,處於人口紅利時期。同時印度總理莫迪學習中國走改革開放之路,國家政策支援,各類投資和建設紛紛湧入印度。印度此時和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差不多,所以很容易理解印度經濟的高速增長。

    其次,在當今國際社會中,印度外交懷柔政策讓印度撈到不少好處。印度既和美日關係好,又與英法示好,還與俄羅斯做軍火生意,這樣的政策使得各國加大與印度的貿易,加速印度經濟發展。另外一點就是以美帝為首,印度等國家追隨,不停的對中國商品增加關稅,逼迫中國很多製造業企業不得不搬遷到印度和越南。我們公司生產手機,就是從國內搬到印度孟買附近,除了省下部分關稅,還有降低房租水電以及人力等成本。故美帝的貿易戰也是助力印度經濟增速的重要原因。

    最後一點就是通過大量的資料對比,和印度政府對外發布的資料,可以看出印度的經濟增速其實有很大的水份。比如像印度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比重為1.4:1.4:7.2,看到這個資料大家就明白,印度的經濟是以服務業為主,而中國的經濟以製造業為主。說白了,服務業主要是服務了什麼,比如餐廳的服務員收到客人給的小費,都會算在裡面。這也就是外界一直質疑印度經濟增長速度的水份。

    總的來說,印度經濟除開可能存在的水份,還是算比較快的。主要還是貿易戰下對中國製造業的傷害成就了印度,其次印度本身處於人口紅利和時代機遇。在這樣的國際大環境下,印度經濟增長想不快都難。

  • 8 # 大哲小炁

    拉動經濟的主要模式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出口、投資(財政投資)、消費(國內消費)。也就是下面這個公式:

    C+I=(G-T)+(X-M)

    C——消費

    I——投機(個人投資)

    G——投資(財政政策)

    T——徵稅

    X——出口

    M——進口

    (X-M)出口:是一個國家最初級的經濟發展模式。哪怕你國力不行,總有大把資源、人力、低端產品是可以出口的,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國際間貿易講求的是“相對優勢”;而且正因為國力尚且不強,本幣購買力弱,所以在匯率上也能為出口提供有利條件,別的國家都願意低價買走物資。印度經濟增長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受益於出口。

    (G-T)投資:財政政策支撐著一個國家向中等收入邁進、城市化建設的道路。莫迪上臺後,貨幣政策、稅制改革、推行“印度製造”(招商引資),為貿易、外資注入、社會就業等等,提供了活水之源。人們開始非常有意願地從事勞動生產以及各種與政策相關的經濟活動,從而快速提高生活水平。

    (C+I)消費:消費拉動經濟,就屬於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須考慮的事情了,涉及到如何經濟轉型、規避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國策,印度暫時還沒到這一步吧。因此說印度經濟增速超過中國,表面看是這樣的,其實不然,因為中國已經到了必須、必然、必定要在經濟轉型上找出路的時刻,代表經濟增速的那些數字已經說明不了新的形勢,也就是“經濟發展新常態”,增速一樣,內容不一樣、質量不一樣。從總體的產業發展上講,印度相對粗放太多,增速高又何妨?

    經濟持續發展的潛在來源

    經濟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包括:①自然資源的供給,②實物資本的供給,③勞動力的供給,④人力資本的供給,⑤勞動力生產力和科技。

    經濟的發展和產出,離不開這些投入和供給,所以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總產出應該等於總投入:

    Y=Af(K,L)

    Y——總產出

    A——全要素生產率(即對上面五大核心要素的利用率)

    f(K,L)——勞動力數量L和資本投入K的函式

    印度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又是英語國家(投資便利),地理位置突出,在各類生產要素上都具備厚實的基礎和潛力,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發展速度想慢都難!

    同時,印度並不缺乏頂尖人才,IT業就是這句話的代表。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能迅速拉平區域限制導致的發展不均。所以,從潛力公式上講:

    潛在GDP增長率=技術進步率+WL*勞動力增長率+Wk*資本增長率

    WL——勞動力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

    Wk——資本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

    印度無論是現在,還是在將來,隨著勞動力意識的覺醒,隨著資本的不斷投入,隨著對全要素生產利用率的提高,保持較快速率的經濟增長,是正常的。

    制度和全球化是主要障礙

    可能在數年前,都不會敢下這種論斷,但現在卻覺得越來越可能是一種真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許真的就是一方救世良藥。

    現在看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其實走的都是相對比較極端的機制設計。一個是過重強調財產私有化,一個則是過重迷信集體所有制。而中國通過苦心孤詣、慘淡經營,摸著石頭過河,選擇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條看似“折中”的無奈之舉,實際上卻是真正以切合中庸之道,頂開了新世界的撞針。

    簡單分析一下:

    資本主義國家大多都是銀行控制國家,社會主義則是國家控制銀行,這一點上的差異會導致在許多高階問題上有著完全不同的應對方式和結局。最大的現實問題之一,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大多都會面臨產業空心化問題,雖然他們前期因為制度的激勵性而走的很快,但最後也會因為制度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社會主義國家對全球化——主張自由主義貿易精神持有懷疑態度,資本主義國家則最欣賞和喜歡這一點。那麼社會主義國家的在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都會走的很吃力、很痛苦、很糾結,意識形態上的羈絆太多、太過沉重了(可以回想一下中國改革開放以前的民主鬥爭形式),自然就會成為全球化經濟的後來者、受制者。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其實說白了,就是市場經濟+計劃經濟的有機結合,既可融合雙方優勢特點、又可雙方打擦邊球,左右逢源,掃清了意識形態和制度障礙。

    因此可以說,印度現在看起來來勢洶洶,確實也潛力巨大,但是在制度上就存在一定的天生缺陷,那就是銀行家說了算。印度到最後能不能趕超中國呢?我覺得,在未來的全產業佈局上,印度不是輸給任何一個國家,而是會輸給制度。

    而全球化不僅對所有國家都有提攜作用,也有限制作用,就是全球經濟的週期性會趨同化,越是發達,越是會受此影響。所以,隨著印度綜合實力增強,經濟放緩也是必然趨勢,經濟轉型的壓力山大!

  • 9 # 財思思

    目前世界上有三個國家GDP增長率是超過5%的,中國、印度、越南。印度為什麼發展這麼快?

    一、印度人口基數多是其快速發展的原因。中國有14億人口,而印度有13.53億人口,它沒有計劃生育制度,勞動力豐富,未來印度很有可能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就是發展的動力,印度經濟的起飛很多程度源於大量的勞動力,尤其是年輕群體佔比高。2010年-2016年,印度經濟的增長率分別為10.26%, 6.64%,5.48%,6.64%,7.18%,7.93%,6.7%。

    二、印度的IT技術迅猛發展,福布斯印度富豪排行第三名就是來自軟體產業,印度第三大軟體出口商威普羅(Wipro)的董事長阿齊姆·普萊姆基,是印度第三大富翁,身價149億美元,印度的IT業不僅本土知名,而且出口世界。福布斯第五名富豪也是來自IT行業。在歐美高科技公司上,印度高管佔據著很大的位置。

    三、不少人都看過電影“我不是藥神”,印度的生物製藥、生物仿藥世界聞名,易瑞沙是印度成功的仿製藥,世界第五大疫苗生產商也在印度。

    在政策上,自從莫迪上臺執政後,莫迪實施了商品和服務稅改革,大大減少了貿易壁壘,印度也在實行量化寬鬆的財政政策,同時印度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也吸引著國外資本的進入。但同時印度也面臨著:種姓制度、貧富差距、基礎教育不完善、男女性別歧視等問題需要解決。

  • 10 # 艾子3440

    印度經濟增長快的最大原因:1:體量較小人口較多(中國剛改革開放初期比現在的印度增速高得多)。2: 政府改變了GDP的統計方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最大的收穫是什麼?